天星书苑自历史悠久,声名远播,其校史可以追溯到大舜为成立之前的前朝,期间几百年,培养出数不清的朝廷栋梁和世间大儒,在文人心中犹如高山仰止。
因此即使几经朝代更迭,也依旧屹立在天星山上,为所有读书人心中向往之地。
雪后的天星上一片银装素裹,犹如披上了件白色绸缎,将整座巍峨的高山装点得愈加神圣。而天星书苑,就坐落于天星山山顶。
在一片洁白之中,点点红砖绿瓦映衬其中,显得格外醒目。穿过古朴高大的书苑大门,庄严肃穆的名儒石像屹立前庭,伴着飘扬而来的朗朗读书声,书写着读书圣地的风骨。
沿着长廊一路往里走,读书声愈加清晰,众多学子手执书卷诵读名人经典。执教的先生背着手在各个书桌之间穿梭,戒尺时不时落在某个打瞌睡的学子桌上,吓得他激灵一下,手忙脚乱翻开书页,不知同窗们读到哪了。
“铛铛铛——”
午休钟响,恭敬拱手送走先生之后,苦读了半天的学子们瞬间恢复少年心性,三五成群,呼朋唤友地,玩笑打闹着去吃中饭。
“今天先生讲的这篇文章你们听懂了吗?我听得云里雾里的。”有学子揽着好友的肩膀问。
好友摊了摊手,“我也没听懂。”
另一个接话,颇为羞愧地挠头,“我不止没听懂,甚至还睡着了,幸好钟声响得及时,不然先生一定会罚我抄书的。”
“你啊——”
两个少年笑着嘲笑好友,三人嬉笑之间逐渐跑远。
在他们经过的某处开着的窗子前,一袭天青衣袍的少年放下手中研读的书卷,视线追随着三人的身影远去,直到看不见对方才慢慢收回视线,重新放到书页上。
只是这次他却无心读下去了。
算算离家已经有段时间了,也不知家中是否安好。
“重笙兄还不去用饭么?用功虽好,但也要张弛有度才行啊。”
身后突然传来儒雅的男声,不用回头,少年也知道来的是谁。他转头看向来人,“在下天资欠缺,学习时日又尚短,若不以勤补拙,怕是要落下一大截儿。”
闻言,宋仲素摇头苦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司重笙实在是谦虚,或许他刚来那段时间确实不适应书苑生活,与旁人比慢了一步,但也只是那么一段时间罢了。
没几日,他的各项成绩就突飞猛进,不止远超寻常学子,就是在书苑中富有名望的一些人也是万万及不上他的。
最开始还有知道他身份的先生觉得他军武传家,不适合从文,因此不看好他,但短短时间就被他的实力狠狠打了脸,至今远远见到司重笙就要羞愧地绕路走。
就这样的人,还说自己“天资欠缺,要以勤补拙”?这话若是放到大庭广众去说,只怕司重笙要惹来不少仇恨的吧?
司重笙不知他心中所想,合上手里的书卷,将面前的书桌整理干净,这才问道,“宋兄来此有事?”
还是宋兄。
宋仲素苦笑更甚。
这位司家二少可跟他大哥和妹妹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司家大少爷胸襟广阔,待人真诚,无甚心机城府,哪怕是第一次见面的人只要合了眼缘就能成为朋友。
司重明呢······想到这个名字,宋仲素心尖一麻——司重明也是性子率真,但不会向她大哥一样轻信于人,即使面上对你笑意吟吟,但恐怕她自己都不知道,一直对人抱有几分保留。
而这位司家二少,唉,这位压根就不是虚与逶迤之人,或许说是不屑吧。只要是和他不认识的陌生人或者是入不得他眼的人,轻则客气疏远,重则直接无视。
这不,自从城门那日他察觉到自己对司重明的不同之后,自己不论再怎么热情都被他拒到千里之外,以至于两家既是世交,他们又是同窗,如今他依旧是“宋兄”。
宋仲素笑了笑,“路过窗前看你还在用功,所以想叫你一起去用饭。”
“劳烦宋兄了。”司重笙起身披上棉衣,神色淡淡说道,“我们走吧。”
“好。”宋仲素伸手示意他先请。
微微点了下头,司重笙抬脚欲走。
就在这时,外面突然响起一阵嘈杂,一连串纷乱无章的脚步声向着这边跑来。
司重笙开着门的方向,果然不多时,有一个身穿灰色外袍的年轻人喘着粗气,一把推开了他房间的门,手指着外边,嘴里还气喘吁吁地说着什么,“司,司······门,门口······有人······”
不等他说完,房间里两个修长的人影已经不见了踪影。
年轻人只得扶着腰在后面跟上。
门外早已乱了套,不知发生了何事,所有学子在交头接耳一阵后都抬脚往书苑大门跑去,见到司重笙身影出现后,都露出莫名的神色,不着痕迹地往旁边躲远了些,眼中却满是好奇。
重重迹象都让司重笙和宋仲素心中浮现出不好的念头,两人加快脚步往人群所向的方向走去。
此时天星书苑门口早已聚集了一圈的人,交头接耳的对着前方不远处指指点点。
“在下柳承,求见司家司重笙公子,求哪位代为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