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天的赶路,姜宁在第二天中午午饭前回到家,结果发现家里人都不在,只有姜二丫一个人在家,询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是他们去县城走亲戚去了。
姜宁莫名其妙:“咱们家在县城有亲戚吗?”
姜二丫答道:“听说是夫人年轻时候认的干娘,前些日子夫人进城时正巧碰到了,然后老太太就邀请夫人上门吃席,据说今天是老太太孙子的十岁生辰。”
姜宁:“……”
她娘还有干娘?
以前怎么没听她说过?
不过她是极少听她娘说自己年轻时候的事情。
不止是她娘。
连她爹也极少说。
姜二丫问姜宁要不要赶过去吃席?
现在赶过去的话,估摸着是赶不上人家开席,但肯定还没散席。
姜宁摇头:“不去,我又不认识人,这么冒然的跑过去没礼貌,你给我炒几个菜,我就在家里吃,记得做两人份的。”
姜二丫应了一声好,连忙进厨房忙碌。
周卫本来把姜宁送到家就准备离开,奈何姜宁非要她留下吃完饭再走,不好意思吃白食的他连忙帮忙砍柴。
姜宁:“别砍了,来者是客,哪有让客人一来就干活的道理?”
周卫:“没事儿,我喜欢砍柴。”
姜宁劝了几句劝不住就随他去了。
吃完饭后,周卫便提出告辞了。
姜宁递给他一张五十两的银票,谢谢他送自己回来。
周卫很是惊讶,没想到姜宁出手这么大方。
姜宁笑看着周卫:“当是我提前送你的新婚贺礼,希望你能趁着这一次回京娶到你心爱的姑娘。”
周卫感动不已:“多谢姑娘。”
他这一路跟姑娘聊天,顺口就说了自己家里还有一个未婚妻在等自己的事情,没有想到姑娘就这么放在了心上,着实是让人感动。
要不是姑娘家离京城有些远,他肯定会邀请姑娘来参加自己的婚礼的。
姜宁挥挥手:“你既然着急赶回去,我就不留你了,一路顺风。”
周卫对着姜宁作了一个辑,驾着马车离开。
姜宁目送着周卫离开后,一边让姜二丫给自己烧水洗漱一边将带回来的东西归陇。
等洗漱完毕换上干净的衣服后,姜宁询问姜二丫自己不在这段时间村里和家里有没有发生什么事情?
姜二丫告诉姜宁家里一切都好,村里面要说发生了什么大事的话?那大概就是知县安排了几十个难民来村里安家。
据说因为姜宁加入护送队的关系,以及大家向难民们捐献干粮的关系,知县安排到桃花村安家的难民数量是最少的,故而大家对此都心怀感激。
在姜宁不在家的时候,有不少村民当着姜河和宁氏的面儿夸姜宁好。
而且在姜宁不在家的时候,还有人来跟姜宁说媒。
姜宁脑门冒出三个问号:“我这刚丧夫不久,谁就跑我家来说媒了?”
姜二丫咬唇说出一个名字:“是姜大林的母亲来为姜大林说媒,不过直接就被夫人给打发走了。”
姜宁:“……”
姜大林的母亲脑子没问题吧?
姜大林之前可是差点儿跟姜二丫成亲的,姜二丫现在是她家的丫头,姜大林他娘脑子里但凡少点儿米田共都不会来跟她提亲。
傍晚,姜河宁氏带着两孩子回家,看到姜宁已经回家很是高兴。
得知姜宁是中午回来的,宁氏责怪姜宁不让姜二丫去通知他们,要是知道姜宁回来了,他们肯定吃完午饭就立马回家。
姜宁笑:“反正都已经回来了,不急这一时半会儿的,我听二丫说你们今天去走的亲戚是娘您年轻时候认识的干娘?”
宁氏点头:“我很小的时候就被卖进大户人家做丫头,那时候啥都不懂,多亏干娘处处照拂我,我的绣工也是干娘教的。”
“后来我们所在的那个大户人家没落,我们这些当下人的被打发掉各奔前程,我本来是想跟干娘去投奔她的好姐妹,后来因为一些意外分开,然后我遇到你爹就嫁给了你爹。”
“我曾经去干娘打算带我去投奔的好姐妹所在的那个大户人家打听,结果被告知干娘的好姐妹早几年前就死了,也没有人去打听她的消息,我以为干娘因为那次意外已经不在人世,没想到她却被一个四海为家的郎中救了,后来她就嫁给了那个四海为家的郎中,这些年也跟着那个郎中四海为家。”
姜宁喔了一声问道:“那他们现在在青河县是打算暂住还是彻底的安定下来呢?”
宁氏:“他们现在是打算彻底的安定下来,我干娘的丈夫原就是青河县的人,不过在很小的时候因为家里穷吃不上饭便被卖给了一个游医四海为家,如今干爹年纪大了,倒是开始思念家乡,于是我干娘就陪着他回家乡来定居了。”
“我是真没想到在有生之年还能看到干娘,过两天我再带你去拜访干娘,她人很好的,到时候你可要好好的待人。”
姜宁:“知道了。”
说完自己干娘的事情,宁氏又问姜宁这段时间出去经历的事情?
虽然姜宁有写信回来,但她并没有详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