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陈大生便领着一支队伍,从城墙上攀了上去。
守城的官兵们喝了带有软骨散的水,浑身都没力气,他们还以为是天热吃坏了东西。
正准备叫大夫来瞧瞧,陈大生的人就已经闯了进来。
“什么人!”
官兵们倒还警醒,第一时间抽刀戒备,然而手上无力,刀连鞘都没拔出,人已经倒在地上。
“都先捆起来。”
陈大生控制住城楼后,决定兵分两路。
他带人去守备府,让陈小年带人去知府衙门。
夜色下的萧城静悄悄的,不少人都在家中床上做着美梦,根本不知道夜里发生了事情。
天一亮,萧城就忽然变了个天。
没人能想到陈大生仅凭区区三百个人,就将萧城控制在手里,他派人巡视了各处,确定没有藏着的私兵后,才打开城门,让人去通知许掌柜。
初云等人在风餐露宿将近一个多月后,终于又踏进了城里。
虽是大白天,街面上却没有几个人,零星几个跑出来的,还是强撑着出来找大夫的。
初云的那瓶软骨散,影响的可不止守备府的官兵和知府衙门的人,大半个城人,只要喝了井水的,今日都提不起力气。
陈大生一家住进了知府衙门后宅,其余的人,都安排在萧城里各处空置的院子里。
青壮年则依旧把手在城门处,谨遵陈大生的命令,只许进不许出。
萧城刚夺下来,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陈大生根本闲不下来。
不过离开知府衙门前,陈大生向初云讨要了软骨散的解药。
他一直谨记着初云先前告诉他的那番话,所以他不会对城里的百姓怎么样,同时也告诫了下面的人,不许打扰城里的百姓们。
如果有德行败坏,不守规矩的人,一旦被他知晓,决不轻饶。
解药洒进四大井坊,老百姓们喝了带解药的井水,慢慢也就恢复力气。
可街面上依旧没什么人走动,他们都知道萧城被叛军占领了,老百姓生怕惹怒了叛军,闹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
萧城一时安静下来,陈大生也趁机收编了一些官兵。
一开始守备府和知府衙门的人,还指望朝廷派兵救援,最不济榆林府那边听见萧城的消息,也不会坐视不管。
可萧城现在只许进不许出,时间一长,也没听见有什么动静,有些人就扛不住了。
陈大生来者不拒,只要诚心投靠,都是诚心以待。
一段时日下来,原本三百人的队伍,也扩充到上千人。
外头的事,初云不怎么过问,只有陈大生拿不定注意的时候,前来找初云讨个主意,初云才会给出建议。
平时大多时间,初云都在知府衙门后院,享受陈老夫人的养老待遇。
每天清早,有四个小丫鬟伺候起床。
早饭也是精心制作的,厨子是知府太太从江南那边带过来的,会做的花样多。
不管是面点小粥,还是风味小吃,都很拿手。
初云吃得好,晚上照镜子,感觉脸上的皱纹都舒展了。
这才是养老该有的样子。
不过唯一有点遗憾的就是知府衙门地方太小,没什么能逛的地方,天天呆在一个小院子里也有些无聊。
没事的时候,初云就把大孙子陈文喊来,让他在旁边看书背书,她一旁听着,偶尔也问几个问题。
陈文回答的都很认真,从来不敷衍了事。
祖孙俩到相处的很是和乐,周氏也再不嚷着要回广南府了。
陈小年在外头忙,但回来的时候,总会给周氏带些金银首饰,周氏欢喜得很,恨不得就此在萧城永久住下。
这几日萧城气氛有些压抑,百姓们轻易不出门,城里的富户们同样也害怕。
百姓家里能有几个钱,陈大生这些人真要想法子搞钱,第一个开刀的肯定是他们这些富户啊。
于是有人牵头,联络了商会里的几个有名望的商贾,一起商量要给陈大生他们捐钱捐物。
其中不乏也有硬骨头,不肯跟他们同流合污,坚决不开这个口子。
这些人分做两派,其中一派主张说和,选了出面的人,带上金银财宝和粮食,亲自上了知府衙门要拜访陈大生兄弟俩。
陈大生对于这些东西来者不拒,收下后自然跟对方好声好气的说话,商会的人认为礼都送到位了,对方也不会再找他们麻烦,便也放心的回去了。
等人一走,陈大生便让人把东西送到许掌柜手里。
许掌柜在广南府经营商铺多年,精于算学,人又机敏聪慧,陈大生便将钱粮方面的事,全交给许掌柜做主。
手里有钱有粮又有人,陈大生就有些坐不住了。
立夏这日,陈大生兄弟带人,顺手就将陆县给打了下来,回来时自然带着满满十几车的物资。
同弟兄们喝过庆功酒后,陈大生又回到了知府衙门后院。
席上酒喝得有些多,陈大生走起路来脚步都有些虚浮。
“看样子喝了不少啊。”
陈大生吓得一激灵,酒都醒了一半。
睁开半眯着的眼,看向不远处的初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