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城门排队出城时,初云一家碰见了不少像他们这样拖家带口逃离广南府的人。
出了城,就有人要跟初云一家结伴同行,初云没同意。
有时候人多未必是好事,谁知道碰上危难的时候,同行的队友是帮手还是加害者?
骡子车一路摇摇晃晃北上,沿途的风景也越发的荒凉。
两个多月雨水欠收,官道两旁的榕树像被蒸干了水分,干卷的树叶向地面垂落着,而附近的草木则早已枯黄。
谁能想到这样的场景,会发生在万物生长的春日呢。
初云一家没有在路上停歇,饿了就吃干粮,渴了就喝水壶里带的烧开的井水。
落日西斜,天色渐渐趋于昏暗,初云一家也终于赶到了距离广南府最近的县城里。
赶到县里唯一的一家客栈时,人家正准备关门。
“客官是打尖还是住店?”
见陈大生扶着初云,一家子进了客栈门,小二连忙上前招呼。
陈大生本想说来一间大通铺,可看了看自己的老娘以及二弟一家,最后改口说要三间下房。
小二也没有因为陈大生要下房而变得瞧不起人,依旧热情得很。
先是使唤人将初云他们的骡子车拉去后院喂草料,又招呼他们,问他们可要吃些什么。
一家人奔波了一天,除了早上肚子里进了些热食,其余都是拿干粮填肚子。
大人尚且还能够忍受,孩子们却没吃过这个苦,三岁的陈虎已经嚷嚷着要吃蒸鸡蛋了。
下房简陋,只有一张简单的床,所以他们只能在大堂吃过了饭,再各自回房。
向店家要了两碗蒸鸡蛋,又点了几个素菜。
小二倒了茶水招待,冲后厨的方向报了菜名,人却一直候在初云他们的身边。
“我瞧客官们是打广南府那边来,听说广南府往西,已经有灾民□□,是不是已经打到广南府了?”小二有些好奇问道。
陈大生他们倒是头一回听到灾民□□的消息,只跟小二说走的时候广南府一切如旧,他们这么急着走,只是受到亲戚的信,一家老小前去投奔而已。
小二也不会去计较陈大生话里的真假,又跟陈大生说了几个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
说着,菜也上来了。
小二没打扰陈大生他们吃饭,陈大生一家却心思各异。
周氏心不在焉的喂儿子吃饭,目光在丈夫和婆婆之间来回看,最后忍不住说:“要不咱们还是掉头回去?店小二都说了,朝廷已经派兵镇压,想来不会生出太大的乱子。”
周氏是土生土长的广南府人,对于离乡背井这种事,多少还是有些不舍。
陈大生等人没说话,都先选择填饱肚子。
等桌上的饭菜吃干净,周氏还在一旁劝说一家子掉头回广南府。
初云看她一眼,说:“纵是要回去,也不急在这一时,外面天黑着,难不成你要走夜路?你自己不怕,也别吓着孩子,先好生休息一晚,明天一早老大老二先出去打听消息,要是朝廷的军队真到了广南府,咱们再回去也不迟。”
有了这话,周氏才没再念叨要回去的话。
陈大生和陈小年两房各自睡一间,初云独自睡了一间。
两房对于要掉头回广南府的事心思不一,王氏自然是不愿掉头回去的,谁知道掉头回去是个什么局面。
周氏想的要比王氏乐观得多,认为□□的灾民毕竟是野路子,比不得正规的朝廷军队。
说不定要不了多久,广南府就会恢复往日的安宁,朝廷也会派人赈灾,解决旱灾的问题。
初云是不知道周氏的想法,要是知道,肯定会骂她一句天真。
次日一早,没等陈大生和陈小年出去打听,小二倒先带来了一个不算太好的消息。
□□的灾民里混进了土匪,昨天夜里偷偷潜进广南府,开了城门,闯了进去。
这些人一进城就是烧杀抢砸,广南府已经乱成一锅粥了。
县里也有不少人收拾了东西,准备跑路了。
周氏听完白了一张脸,广南府被攻破了?
那她爹娘兄弟怎么样了?
“你们还是赶紧上路吧,我们掌柜的也正收拾东西呢。”
小二说完,转头去忙了。
陈大生看向初云,像是要讨个主意。
初云说:“还想什么,去买点干粮直接上路。”
结算了房钱,初云就让陈小年和周氏夫妻去买些干粮带上。
夫妻俩到了店铺门口,才发现已经排上了长龙,左右也被人群挤满。
这样的场景,让周氏心底的那点侥幸瞬间没了。
好容易买到一点干粮,匆匆找到初云他们汇合,一家子赶忙上路。
逃难的人越来越多,哪怕初云他们不想与人同行,也没有办法。
前后都是人,而且越往北,碰到的人也越多。
大多都是最开始逃荒那拨人,其余就是想初云一家这样听到消息后,带上家当逃难的人。
两拨人很好分辨,逃荒的人衣衫褴褛,蓬头垢面,脸上分不清是脏污还是被打的痕迹。
逃难的人,有钱的人家,坐着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