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说过,太原城是一座夹在两条山脉中间的城市。
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想要进出太原城的话,几乎只有三条路可以走。
这三条路分别连接了中原、燕云、以及西北,并且,这三条路都称得上是狭隘险要,对大规模行军非常不利。
所以,太原城才有了“西北咽喉”的说法。
正因如此,在制定好的北伐计划里,赵匡胤所带领的亲军才没有走西京那边,去和党进他们汇合,而是北上由镇州入汉地。
再加上西北折家军、定难军,三路大军齐头并进,最终汇合于太原城下。
在离开镇州城的第二天,赵匡胤这一路的宋军前锋便抵达了北汉的东大门:承天军寨。
因为地理条件的限制,承天军寨周围所能展开的部队数量非常有限。
所以在宋军前锋在集结了足够的军力之后,便在先锋将军郭进的指挥下,直接开始扣关作战了。
在一开始的时候,承天军寨的将领,北汉宣徽使卢赞还以为这是宋军的例行骚扰,所以并未太放在心上。
他只是命人关闭了寨门,肃清了军寨周遭聊以应对而已。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关下的进攻却丝毫不见消减。
更糟糕的是,卢赞在城关上能清楚的看到远方那依旧看不到尽头的行军队伍。
他当即派出了加急的飞骑,准备向太原方面求援。
时间就这么过去了大半天,卢赞在防守的间隙终于是看到宋军的队伍快要到头了。
可是等到宋军的中军映入眼帘,卢赞看到那一杆飘扬在中军里的艳红色“宋”字大旗的时候,他的心便止不住的开始下坠。
大宋崇火,故而皇家御用的多是红色。
这种写着国号的红色旗帜,在宋国只有一个人能用。
卢赞手心紧张的都有些冒汗了。
在赵匡胤刚登基那会儿,南北皆有不服的人发动叛乱。
北面的李筠在叛乱之前,就联系过北汉,相约一起攻宋。
当时北汉派出来的支援李筠的军队,就是由卢赞率领的。
所以,当年卢赞也算是和赵匡胤有过交手的。
正因如此,卢赞才更加清楚,赵匡胤打起仗来是个什么样子。
这承天军寨,怕是守不住了!
当这个念头从卢赞的脑海里升起来之后,便再也压不下去了。
眼看着赵匡胤的车架已经过来了,先锋将军郭进顿时有些急眼。
天子御驾亲征,正是自己在官家面前展露身手的绝佳机会。
要是自己连这么一个军寨都拿不下来的话,那就露的可就不是脸,而是屁股了!
于是郭进开始大力催促起了手下们奋起进攻,想要在赵匡胤的车架停下之前,打开承天军寨的大门。
面对着骤然暴增的压力,苦守多时的北汉军队终于是再也坚持不住了,城墙上很快就被打开了一个不大的缺口。
然后,这个缺口就如同开闸的洪水一般,不受控制的扩大开来。
城关上的卢赞遥望着那还在里许之地开外的天子御驾,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随后,他便头也不回的向着军寨的西门跑去。
赵匡胤的车驾终于还是没有在承天军寨的门外停下,而是缓缓地开进了承天军寨那洞开的大门里。
北汉的东大门,就这么轻而易举的被赵匡胤给打开了。
在接见犒赏了那几名最先打开缺口,还侥幸活下来的士兵之后,赵匡胤便命令全军就地休整,明日再出发。
跟随在赵匡胤身边的赵德昭清楚的感受到了那种自己只需要说一句话,就有无数人前赴后继的为你卖命的权势。
那真的是一种让人有些为之着迷的感觉。
无怪乎,总有那么多的人想要去当皇帝了。
次日,大军便从承天军寨开拔,继续朝着太原城的方向前进了。
与此同时,南面的党进等人也已经攻克了汾州,正在向着隆州进军。
只有北面的折家军和定难军进攻不算顺利,依旧被阻拦在了岚州城下。
到了这种时候,哪怕北汉君臣们再傻,也知道这一次宋军是真的打过来了。
虽然刘钧对宰相郭无为之前的举动心中不满,但现在大敌当前,也不是闹君臣矛盾的时候。
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向辽国求援。
事急从权,刘钧也顾不得什么太多的礼节讲究,直接从国库里打包了一批贵重礼物,就让使者快马加鞭的北上求援去了。
可是刘钧心里也明白,辽国的援军到来是要时间的,自己如果不能坚持到援军到来的话,做什么都是白搭。
于是,刘钧迅速的开始对自己手下的军队进行调动安排。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关于手底下的将士们有几斤几两,刘钧是心里有数的。
所以他很清楚,如果北汉军队继续这么分散防守的话,迟早会被宋军各个击破。
所以,刘钧决定把还能调动的军队全部都集合到太原城里来,依托太原城完备的城防体系,坚守待援。
而关于守城将领的人选,刘钧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当初最早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