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百里之外,锦城府里的王全斌等人商量的那些阴谋诡计,身处嘉州城的赵德昭自然是无从得知的。
这个时候,赵德昭还在忙碌的处理关于嘉州的各种军政事物。
虽说吕翰雄心勃勃的叛乱直接被赵德昭扼杀在了萌芽的状态,但是吕翰在叛乱时诛杀了朝廷派来管理嘉州的知州武怀节、都监刘汉卿这两个主要的文武官员,而吕翰本人则是被赵德昭给一箭送走了。
这就导致了嘉州城这个刚纳入宋朝统治的地方一时间连个能做主的人都找不到了。
如果说赵德昭就这么不管不顾的把嘉州城扔给那一堆投降的大小军头们的话,照着他们那反复无常的举动和目前蜀地的乱象,只怕情况还是会出现不妙的变化。
所以,赵德昭也就只能临时的接管了嘉州城的大小事务,担任了嘉州的主政官员。
连带着原本只是临时停靠的南下船队也跟着在嘉州滞留了下来,孟昶等人也从船上下来,移居到了嘉州城里。
时间就这么过去了三天,赵德昭在叛乱平息当天派去锦城府报讯的飞骑总算回来了,也带回来了吕余庆和王全斌两人的命令。
对于嘉州发生的叛乱,吕余庆和王全斌在接到消息的时候都是吓了一跳的。
他们没有想到,蜀军的叛乱竟然还能造成宋军自身的动荡。
哪怕这次叛乱已经被赵德昭平定,但其中表露出来的意义足以令他们警惕起来了。
而关于吕翰为何会叛乱的问题,吕余庆和王全斌则是互相扯皮起来。
吕余庆指责王全斌御下不严,王全斌则把责任都推诿到了武怀节行事不端上面。
虽然对于这件事的责任二人都各持己见,但是两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意见:
不能让孟昶再留在蜀地了,必须要尽快把他送到开封去。
孟昶在蜀地经营了数十年之久,在百姓里面的声望颇高,若是被叛军将他劫去了,对蜀地的局势而言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到时候蜀地的情况只怕会变得越发糜烂。
所以,吕余庆和王全斌都让赵德昭尽快的将孟昶等人送走,至于赵德昭担心的蜀地叛乱问题,两人则是颇有信心表示:
目前东路军已经出动了,平叛只是时间问题,赵德昭就不用担心了,快点把孟昶这个棘手家伙送走才是最紧要的。
尽管赵德昭依旧对蜀地的局面有着担忧,可吕余庆和王全斌两人都表示平叛指日可待,赵德昭自然也没有了继续滞留下去的理由。
于是,赵德昭只能和王全斌派来的一个名叫薛超的都虞候进行了交接,至于吕余庆派来的新任嘉州知州还在赶来的路上。
这个薛超看着也就二十来岁的样子,个头只能算是中等,但是健壮的吓人,胳膊都快有赵德昭大腿粗了。
不过经过了一番谈话之后,赵德昭却发现,这个薛超并不是什么只会动蛮力的家伙,行为举止都有礼有节,没有什么**的气息。
简单的询问了薛超几个关于政事的问题之后,赵德昭暗自松了一口气,幸亏这薛超不是像那个米光绪一样没带脑子的。
将那两千多名叛军俘虏移交给了薛超,又大概的安排了一下城中的政事之后,赵德昭也就带着孟昶等人回到了码头那边,准备登船离开了。
不过就在众人正要登船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
先是三五个百姓,随后是十来个、几十个的,他们来到了码头边上,站在不远处眺望着船队。
接着,越来越多的百姓围了过来,让赵德昭的手下们都有了一些紧张。
看着那些百姓们没有拿着武器之类的东西,赵德昭也就放松了一些,准备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皇上,您要走了吗?”
“皇上,您走了我们怎么办啊?”
“皇上,可不可以不要走?”
……
杂乱无章的呼喊声从四面八方响起,随后越来越多的百姓也跟着喊了起来,嘴里说的都是希望孟昶能够留下来的话语。
眼看着不少人已经开始激动的哭出了声,赵德昭总算是知道了孟昶在蜀地的声望有多高了。
他也明白了为什么吕余庆和王全斌一定要让他快点把孟昶送走。
以孟昶的声望,一旦为叛军所得,只怕就能拉动蜀地百姓云从叛乱,到时候就真的是一发而不可收拾了。
连带着,赵德昭对孟昶的兴趣也更大了。
孟昶这个人颇有学识,在百姓里面的声望又这么高,为什么他的蜀国就这么轻易的没了?
这里面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孟昶站在码头上,看着周围哭喊的百姓们,一时间竟然哽咽的说不出话来。
在这个瞬间,他明白了,自己这些年做的事情,一直都是有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了的。
今天这些百姓们用他们哭喊的声音为孟昶证明:孟昶不是一个昏聩的君王,他确实有将百姓们放在心上的。
但是率先上船的李太后看着眼前的这一幕,脸上却是一片难言的复杂。
有欣慰,也有担忧。
任凭这些百姓们如何哭喊挽留,孟昶还是没有留下来的可能,他一步步登上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