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06 傻柱媳妇(1 / 4)

“不是,是正式搬来了,前些天赶了辆驴车,把东西都搬了过来。”

“东旭哥她家老太太和媳妇不是在乡下过得挺好的吗,怎么进城来了?”小卫继续问着。

“这我倒是听大清说了,贾家解放时分了4亩地,都是临近水源的好地,他们整个贾家营分到的地其实都不错,冬小麦平均一亩地能产230来斤。夏耕的时候再种点玉米、大豆、红薯、棉花之类的,家里养了鸡鸭,日子过得富裕。”

“那他们怎么还搬来呢?”

“你别急,听我慢慢说。农村种粮要交税的,按一季产量的两成交公粮,还要两成的统购粮,之前交了这些留下麦种贾家一年还能剩4、500斤麦子,再算上粗粮,每年都吃不完。”

老太太抿了抿嘴继续说“后来成立了互助组,农忙时互换人工畜力,他们几户还合伙买了头牛。前年成立了初级社,他们贾家营把土地、耕牛、农具统一经营使用,集体劳动,每年的粮食6成按并入的土地、农具、耕牛分红,4成按工分领取,贾家留够吃的还换了180来块。”

“这不是挺好的吗。”小卫看老太太歇了口气,趁机问道。

“是的,之前是不错。主要是他们贾家营分的地产量都高。但是今年贾家营和其他2个村合并成了高级社,土地全部上交了,没有了私人土地。每年的粮食也全按工分分配。他们贾家营的土地好、产量高,但是其余的两个村的产量就没那么高了,一个村亩产只有160斤左右,另外一个村更惨,都是山地。不光地差,人均可耕用的土地也少,耕作起来也麻烦。再加上现在土地不属于自己了,几个村之前也有间隙,很多人出工不出力。听贾家说今年社里的平均亩产也就140斤,交了公粮和统购粮,再留下来年的麦种,就不剩下啥了。到时候两人领的工分全换成钱的话一年赚的也不到100块,所以就进城了。打算让贾张氏留在家里照顾孩子,秦淮茹生了之后找份临时工,比在乡下的收入还能高点。”老太太一口气把知道的都说了。

小卫去给老太太倒了杯水,继续问道“贾家不是只有东旭哥一个人有粮食关系吗,那他们打算咋吃饭?”

“不是有自由市场吗?粗粮的话也贵不哪去。”老太太不在意的说着。

好吧,小卫家不缺吃的,也没去关注过私粮,看样子现在的日子都还过得去。

小卫满足了吃瓜的欲望,特有兴致的跟老太太继续聊着,直到何大清回来。

“明子来了啊。”何大清推门走了进来。

“这不放假了吗,就到谭奶奶这边看看。”小卫答到。

“那正好,中午一起吃饭,尝尝你何叔的手艺。”

“那真是有口福了,一直就想何叔你这一手。”小卫说的是实话,何大清擅长偏清淡的菜,小卫还真不怎么会做。

“那就勤来,叔还能缺你口吃的。师娘,咱中午吃片汤,我回来路上买了黑鱼,撒白的汤。”何大清对老太太笑着说。

“行!行!这个好!”老太太也笑了。

“那行,明子你先陪着师娘,我这马上就好。”说着便往外走去。

没多一会何大清就端着一锅面汤进来,味道就真好,一点土腥味就没,奶白奶白的。

“刚才跟你谭奶奶聊啥呢?”何大清又给小卫添了一碗。

“说贾家呢,一开始说柱子哥媳妇的事,结果说着说着聊到贾家身上了。”小卫把碗接了过来。

“这是好日子过惯了,农村这日子可比解放前强多了,总不能啥好事都摊你身上吧。我前段时间去乡下买菜的时候,好多人都坐在田边啥都不干,唉~~”

何大清叹了口气继续道“而且老贾家进城晚了,现在城里的日子也不好过。最近我去自由市场,卖粮的,不管粗粮细粮,价格都越来越贵,而且卖的人也比以前少了。贾家每个月就只有贾东旭42斤的定量,算上秦淮茹肚子里面的那个,五张嘴的压力就全压在贾东旭身上了。”

“不提他们贾家的事了,再说也不是没人帮衬着。大清,上次柱子又把相亲对象气跑了,我看呐,还是得给柱子寻摸个长得俊的,至于其他,只要人别太作就行了。”老太太把话题拉回傻柱身上。

“师娘,不满您,我也这么想。这不我上次去农村,有人给介绍了一个。听说原来是城里的人,内在时期京都乱,就跟人跑去了农村。上过师范长得也俊,就是离得有点远,都到河北了,人也不勤快。虽说当时给评的贫民,不过按媒婆的说法不像是穷人。我想着带柱子去见见,如果柱子能看的上,人品也不算太差的话就把这事儿给定了。工作可以顶我的,粮食关系倒是个事儿,但我在京都待这么些年也有些情面,现在还能办,再晚就不好说了。”

“行,就先去看看,柱子年纪也到了,总这么拖着也不算个事。咱们这也没那么多活要干,只要人不坏,不是太懒就行。”老太太把事情定了下来。

“那行,我下午就去把火车票买了,确定好时间我和柱子好请假。”何大清看老太太也同意了也挺高兴。

小卫一看又有瓜吃了,这能错过?傻柱相亲那是除了全院大会之外最好吃的瓜了,连忙也说“何叔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