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03 日常(1 / 4)

003日常

第二天一早被婶儿叫醒,刷牙洗脸吃饭,早饭还是面条,但猪油香油都没少放。之后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小丫头也被送去京局自己的托儿所去了。

小卫上学早,今年也要高小毕业了,就没把学籍迁到附近的学校,走路过去得小1个小时。背着小包,戴着围巾帽子把自己唔得严严实实的,没让周叔送,不自在,每天路上就当锻炼身体了。

现在的小学是4+2学制,即四年初小两年高小,刘海忠就是高小没上完。五二年初的时候改为5年制,五三年下学期又改回4+2学制了。

等到六九年要贯彻教员提出的“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新”的主张,开始实行中小学九年一贯制(五、二、二学制),那时候小学改为五年一贯制。到了八四年才逐步实行六年全日制。

还有始业时间,也就是新学期开始,后世不都是过完暑假是新学年吗,现在也是这样,不过建国初时是寒假之后是新学年,六九年到七八年也是。

小卫入学的时候教育制度还比较混乱,所以不到5岁就去上学了,也就是表现比较成熟说话也好听,没被老师赶回来,现在要想上学就得7岁往后了。而且这一时期大家上学都比较晚,小卫同学中最大的一个都快17岁了,平均年龄也有15岁左右。

比如大名鼎鼎的留下了几百张照片的雷铮兴同志就是16岁小学毕业的,不是谁家两口子都上过中学能教育自己孩子的,这年头文盲率超过80%,上过中学的估计不超过5%。

这一路上班上学的人不少,大部分都是穿着深色的棉衣棉裤围着围巾,也有穿呢子大衣的带着绅士帽披着围巾的,用后世的眼光来看也很帅。周叔和婶儿也有两身这样的装扮,不过婶儿上班基本不穿,周叔倒是里面中山装外面套了件大衣,现在186也这么穿,所以不会显得突兀。路过胡同时里面还有不少穿着清朝式样棉袍的大爷,有布的有绸的,还有拄着拐棍买早点的。

路过的有轨电车、公交车里面人不是很多,和前世的京都没得比。如果天气不好小卫也会坐公交,不过现在的公交车确实没啥舒适性可言,不下雨下雪小卫还是情愿走路。

路上跑的公交车主要是斯柯达706RO、大道奇T234和前两年国家从匈牙利买来的六百多辆伊卡鲁斯30,俗称小骡子。大道奇是之前抗日战争胜利老美支援过来的100多辆,主要是组建金陵的公共交通,后来金陵解放这批车就被调入了京都。

至于斯柯达706,这车是大名鼎鼎五七型公共汽车的原型车,就是那种长得跟吐司面包似的,圆头圆屁股的,7、80年代北京跑的都是这车。现在天气冷,发动机盖上面还给盖着挡风被。至于无轨电车京都现在还没有,要到五九年才投入使用。现在的公交车都是人工售票,按段算,从1段到5段,从1分到9分。

到了前门大街,路上的人就更多了,一个老太太抱着孙女坐在人力三轮车上噌噌的就过去了,还有一辆人力三轮车上面拉了好几根木头梁子和一些杂物。带着口罩骑着自行车的人一大串,前面有个人穿着旧军装牵着红马拉着一辆满载木箱的架子车,旁边几个工人肩上扛着铁锨之类的工具上工,路中央还有一位身着白衣、穿着黑色皮鞋、戴着白色檐帽手套、套了件军绿色背心的交警在指挥,腿上还系着绑腿。

进了学校大门,大院里面飘着红旗,里面的建筑主要还是明清时期的那种,一帮低年级的小屁孩在那追逐打闹、翻栏上墙,虽然这帮小屁孩不少比自己还大(︶︿︶)。

初小的学生穿的是五花八门,有个穿白色衬衣、红色毛衣、橘红色裤子的小女孩在那翻单杠,穿红色棉袄棕色马甲的女娃一跑一跳的往前走。还有一帮小子把棉袄都脱了,就穿着毛衣在外面玩老鹰抓小鸡,毛衣是红橙黄绿青蓝紫啥颜色的都有。

最稀奇的还是有个男孩穿着背带裤和马甲,活脱脱一个电视里的少爷打扮,当然,那疯样子一点没有电视里面少爷的气质。

到了教室,自己的同学就正常多了,毕竟都15岁左右,搁以前都可以上战场了,基本上都穿着大人的衣服。自己坐在第一排靠墙的位置,同桌是个小姐姐,长得一般,就不起名字了。班里面的同学自己都不算太熟,这年头人员流动很频繁,而且年龄差距也大,也没有长天仙那种水平的,自己提不起劲打交道。

把书从包里拿出来,主要就四本,语文、算术、地理、历史,当然还有体育、音乐、图画、手工课,但是没课本。初小主要学一些常识性的知识,比如识字、阅读、写字、加减法,目的是使读完四年级后不再就学的学生,能应用于日常生活。

手工的教学内容为工艺和农艺技术,培养学生的生产技能。高小开始学珠算、卫生常识、社会常识,和后世的全日制小学完全不是一回事。而且这时期还没推行简体字和拉丁字母版汉语拼音,有的课本文字还是竖着写的,这让小卫一直不是很习惯。

顺便说一句,这年头有个大神,创造的速成识字发据说能使一个文盲在不到30天的时间里,学会3000多常用汉字,并且会读、会写、会运用,小卫没见过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