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公在写《史记》的时候大概忘了一件事,如果刘邦真是人们表面上看到的那么一个小流氓,可能战胜无数强敌取得天下吗?
事实上,刘邦具备很强的政治天分。不但目光长远,还懂得韬光养晦。
他可以约法三章,在危难之际不谋小利,有远大的政治抱负;
正因为市井出身,他非常善于观察,能洞悉社会现状和人心百态——尤其是普通人的人心。
在这一点上,无论是项羽,还是韩信,都远远不能和他相比。
和韩信一样,在接近生命的尽头的时候,刘邦只觉得很讽刺。他这一生,用尽各种光明正大或者上不了台面的手段,把一个又一个的强敌全部干翻。但到了最后才发现,真正的敌人是自己的结发妻子——那个一直对权力虎视眈眈的吕后!
同样,和韩信一样,他无法接受自己败于一个妇人之手。
和韩信不同的是,韩信没有挣扎的机会,而他刘邦,还有这个机会。
他知道,这个所谓的“神医”是吕雉的人,一旦接受治疗,自己就全盘皆输,任凭她们摆布。在这个过程中,朝政将会逐步被吕雉把持。
事实上,他已经无法阻止吕后的前进。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清醒状态,把能下的棋子下下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拒绝治疗,才是真正的自救。
在最后的时间里,刘邦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是“白马之盟”,订立了“非刘氏为王者,天下共击之”的盟约。他相信,总有一天,这个盟约会变成自己子孙翻盘的根本。
第二件事,就是临终遗言。
刘邦病重之际,吕后前来询问国家重臣之事。
吕雉问道:“陛下百年以后,假如萧相国也跟随您走了,谁可以代替他呢?”
刘邦答道:“曹参可以。”
吕雉又问道:“那假如曹参也去世了呢?”
刘邦这次略微有些迟疑,但还是回答了:“王陵应该可以吧。”
吕后接着问道:“陛下,你似乎不是太确认呢。”
刘邦叹了一口气说道:“王陵为人太憨厚了,如果用才智有余的陈平辅佐他的话,应该差不多。”
吕后不解道:“那为什么不直接任用陈平呢?”
刘邦答道:“陈平难以独自挑起大梁。”
吕后接着问道:“假如这些人都不行了呢?”
刘邦答道:“那我就想不起还能有谁了。”
吕后不依,继续缠着问:“陛下,您再想想,一定还有合适的人选。”
刘邦答道:“还真没有了。哦对了,还有个周勃,不过最多勉勉强强能用吧,可以给他给太尉的虚职,不给实权就好了。”
吕后还打算继续问下去,刘邦叹道:“皇后呀,再往后的事情也不是你所能知道的了。”
这话一说,吕后就明白了,丈夫的意思是说她也活不到那么久。
吕后走后,刘邦舒出一口气。他能断定,自己死后,为了政局的稳定,吕后不得不暂时使用他所说的这些人。
刘邦心想:但愿这次的障眼法能把吕后骗过去吧。
在他咽下最后一口气时,喃喃地说了一句没有任何人听到的话“安天下者,必周勃也。”
刘邦死后,刘盈即位为帝,吕雉开始独掌大权。朝廷的人事安排果然按照刘邦的遗言来安排。
一方面诚如刘邦所料,吕后也要顾及到政局的稳定;另一方面,在吕后看来“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那老流氓人都要死了还有什么好争的?更重要的是,吕后觉得就按照这个安排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到时候看谁不顺眼把他给撸下来不就得了?
和朝臣相比,吕后更看不惯的,是这些年来刘邦的宠妃。当然,也或许是这些人也比朝中那些大臣更好对付的缘故。
在这些妃子中,她最为嫉恨的就是戚夫人了。这个女人不仅夺去了刘邦的全部宠爱,还差点把自己儿子的皇位都给掀翻了。刘盈当不上皇帝,我这个皇太后不就是个虚名?
当上皇太后之后的吕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刘邦最宠幸的戚夫人剃光头发,我看你还美不美?怎么样?受不了吧?受不了就去死吧。跳进也行,上吊也中,没人拦着你。
没想到的是,吕后这次失算了。原以为一向心高气傲的戚夫人受不了这种屈辱会自行了断,结果不知道什么原因戚夫人这次居然顽强地活了下来。
这就很让吕后生气了。于是下令将戚夫人幽禁在永巷,颈束铁圈,让她像狗一样生活。
没想到戚夫人竟然还是忍辱偷生。
吕后大怒,心想这女人也算没白跟那个老流氓那么多年,忍辱求生的本事还真学到了。
既然这样,那我就从肉体上折磨你,就不信你这细皮嫩肉的能顶得住。于是令人给戚夫人穿上囚徒的红衣,让她做舂米的苦役。
没想到的是,这戚夫人居然舂米还唱起歌来了: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吕后明白了,这戚夫人不寻死的原因,就是因为指望着自己的儿子将来救自己呢。
好,那我就先杀了你儿子。
事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