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小女子的弟弟若有个闪失,先父的血脉也将从此断绝——如此却叫小女子她日到了地下,有何面目面对先父先母,有何面目向吴家的列祖列宗交代?!”
“这白氏也忒过分了!”这会在堂下围观的人群,大部分跟盛家、跟白家都没什么关系的,之所以会出现在这里,说实话,大抵是想看热闹。
那么立场当然也是很没节操了——之前怀疑吴氏是替盛兰斯顶罪时,个个义愤填膺的说盛家装模作样,打着大义灭亲的旗号,干着让人替死的事情。
现在见吴氏风采袅娜,神情凄楚,他们顿时又说,“早就听说这位盛家二夫人是个不正经且不贤惠的,要不是盛家老太爷跟老夫人还算明事理,先头那位二夫人留下来的盛大公子,说不准根本长不大!”
“可不是?就算恨这吴氏使她失了宠,对付这吴氏也就是了,迁怒到吴家唯一的男嗣身上去,算什么?瞧这吴氏的模样,她弟弟怕是年纪还要小——稚子无辜哪!”
“其实照我说,那白氏有什么资格恨这吴氏?她当年何尝不是逼走了盛家前头那位二夫人,才得以窃居此位多年?如今不过是一报还一报罢了,难为就许她勾引人家丈夫,不许别人勾引她丈夫?!”
“要不怎么说大家闺秀就是不一样?那位二夫人别说绑了白家人要挟白氏了,那是从头到尾,连骂白氏跟盛二老爷的话都没有一句!”
这些人越说对白氏越不满,最后竟个个对吴氏同情起来,“这女子虽然也不是什么好品行,但对弟弟倒是真心爱护的!”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其实也不全因为吴氏表现的好,还有个重要的缘故就是,白氏乃是典型的飞上枝头变凤凰,这种成就本来就容易招人羡慕嫉妒恨了,她还是鸠占鹊巢上的位,就更难服众了。
如今出了事情,众人原本的羡慕嫉妒恨,难免转成幸灾乐祸,进而落井下石。
毕竟南风郡以前也不是没发生过人命案,就是跟盛府这回类似的杀妻案,也是有过的。
但以往审案时,可没现在这么多不相干的人来围观!
这回之所以观众众多,还不是因为,出事的是本郡三大势家之一的盛家?
爱看高门大户灰头土脸是常人普遍的喜好,跟这个喜好相似的,就是看一飞冲天的人坠落。
在他们眼里,白氏就是这类人。
所以他们现在对白氏的攻讦,可以理解为“哈哈哈那个靠姿色上位的贱人总算倒霉了,我就知道她不会有好结果的,叫她之前过的比老子好”。
不过底下人的态度转变,郡守是不予理会的,兀自问道:“你说你弟弟为白氏所绑,可有证据?”
吴氏道:“小弟是白氏死之前三日不知所踪的,当时小女子还曾向左邻右舍打听过,此事小女子居处附近,家家户户都知道!”
郡守当即传吴氏的邻居上堂——这些人果然一口证明了吴氏的话:“吴秀才在世时,其女十分娴静知礼,可以说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吴秀才去后,这女子起初还好,后来遇见了盛二老爷,渐渐的就坏了名声,草民也渐渐不许女儿媳妇上他们家门去了。不过都是乡里乡亲的,那天这女子找上门来说弟弟不见了,草民跟诸位邻居还是专门凑人手帮找过附近几条街的。但始终不见那孩子的踪影——后来好不容易得到点消息,却是有人把那孩子掩了口抱上马车离开的!”
“咱们只道碰上了人贩子,正打算报官,未想这时候有人跑过来送了封信给吴家女。吴家女拆开看了一眼就变了脸色!”
“跟着就同咱们说,她弟弟原来是被亲戚接走的,是她误会了。”
“当时有人感到疑惑,提出想看看她手里的信,但她却死活不肯,只跪下来跟咱们磕头,说是谢过咱们的恩情——咱们跟她平常也没什么来往,看到这情况也就散了,也没再要看那封信。”
这么着,事情很清楚了:白氏绑走了吴家小弟,跟着写信要挟了吴氏!
尽管接下来郡守问起那封信笺时,吴氏一推二六五:“信已经被小女子毁了!因为小女子那时候就知道,白氏是不会放过小女子的!而杀了小女子后,更不可能放过小女子的弟弟!既然我们姐弟横竖是个死,小女子为什么不先下手为强,干掉白氏,这样即使来不及救下小弟,好歹也能为我们姐弟报仇呢?而小女子那时候自以为可以逃脱法网,自然不能把这样的把柄留下来!”
但大家还是觉得,吴家小弟肯定是被白氏绑走的,甚至这会已经遇害了。
所以跟着吴氏叙述她谋害白氏的经过:“小女子知道白氏一定在二房为小女子预备了天罗地网,因此小女子到了那天,非但没有照白氏的吩咐,将盛二老爷打发到城外去,反而设法让盛二老爷回了趟二房!”
“小女子想着,这么一来,白氏必然认为小女子不但不打算赴约,甚至还可能把事情告诉了盛二老爷——小女子曾听二房的下人透露,白氏心神不宁时,喜焚香。而她的香炉里,早有与小女子合谋的下人做过手脚,一旦在里头点燃香料,就会散发出使人晕厥片刻的迷药。”
“然后,与小女子约好了的下仆,趁机前往,将她从室中拖到院子里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