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天下第1060章 雏凤新声
堂上是虞翻及讲武堂的教师,是刘协倚重的臂膀。
堂下是新入学的学子,是刘协寄予厚望的未来。
刘协敞开了胸怀,将自己对军事力量的理解和期望和盘托出。
他要阐述的观点主要有两个:
一是武力不可或缺。好战必亡,忘战必危,这句话不仅要挂在嘴上,更在刻在心里,更不宜有所偏颇。
二是武力应该用来保护更多的利益,而不能变成少部分人的工具。以前武士来自于贵族,只保护贵族的利益。如今的将士来自于普通百姓,自然应该保护普通百姓的利益。
想让百姓组成的将士保护个别权贵的私利,与百姓为敌,如抱薪救火,于情不合,于理不通,也不可能。勉强行之,必然反噬。
这一点,他有成功的实践经验。
他能逆转局势,就是得到了并凉精锐的支持。而他之所以能得到并凉精锐的支持,就是他与普通的并凉人同甘苦,共命运。
百年羌乱之源,转换成江山永固之本,就在一念之间。
为了这次讲述,刘协花了大量的心思准备,想办法夹带私货,就差将“人民子弟兵”五个字刻在脸上。
之所以没有那么直白的说出来,还是因为眼下的时机没有成熟。
拥有全国大半人口的关东教化刚刚铺开,还没有看到真正的成果。百姓识字率有限,朝廷和百姓之间还隔着士大夫阶层。推进太快,用力过勐,会让实力更强的士大夫阶层心生警惕,进而产生消极情绪,甚至从中作梗。
要等上三五年,教化有了成果,年轻人基本都识字,士大夫的主体发生改变,对朝廷有了认同感,再提这个概念才会水到渠成。
万事开头难,不能急。
只要方向对了,坚持走下去,该有的总会有。
堂下的少年们如一张白纸,任刘协涂抹。堂上的教师们却有些震惊。
他们原本以为是天子对他们最近的学风不满,现在才知道,是他们的思路一直没有跟上天子的步伐,以至于天子产生了忧患,要借这次机会来敲打他们。
这节课与其说是给新招收的学员讲的,不如说是给他们讲的。
能进讲武堂做教师的,本就不是迂腐之辈,也比一般的读书人务实得多。对天子的观点,他们迅速的捕捉到了要点,领会了其中的深意。
以民为本,这个提法并无新意,天子只是又向前迈了一步,将民这个概念进行了拓展。
百姓不再是原本意义上的百姓,而是指所有的民众。
没毛病。
本该如此。
就算是堂上坐的教师,又有几个是真正的贵族呢。除却那些远古的传说,大多数人往上数几代,都是庶民,在血统上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倒是有人来自凉州,多少带点羌胡血统。若非天子推行教化,他们连进入讲武堂的机会都没有。
因此,他们对天子迈出的这一步在原则上是认同的,分歧只在具体利益的分配上。
讲通了这一点,刘协随即沿着武学是实学这一基本认同讲了下去。
既然是实学,就不能仅从文本上下功夫。兵书要读,战例要看,但不能满足于此,还要将更多的心思花在提高技战术上。
兵法原本就分四大类,分别是权谋、形势、阴阳、技巧。
简而言之,权谋讲战略,形势讲战术,阴阳、技巧都是具体的技术。除了权谋略微有些虚之外,其他三门都是非常实在的学问。是真是假,有没有用,都要看最后的验证结果。
刘协要做的,就是强化这些实用的技术。
真正的战略是建立在坚实的技术基础上的,不讲技术的兵法都是纸上谈兵。
具体战术,讲武堂研究得还不错,适用于山地作战的小阵型配合就是他们研究出来,重骑、轻骑的配合也由他们提炼改进,应该说,成绩斐然。
孙策这次能顺利击破白帝城,并且将伤亡控制在一个非常优秀的范围内,从讲武堂的小阵型配合中受益良多。
刘协主要提及了两点:一是牵星定位术,一是军械制造。
前者属兵阴阳,后者属兵技巧。
牵星定位术之前就有,用于海上导航。黄猗将其改进之后,用于草原上行军,效果不错。
现在的问题是还不够精确,对使用者的要求比较高,无未推广到所有的将士。
这个原因就是相关的工具不够精密、完善,也就是军械制造的进步不够快。
仅就是武器制造而言,还有不小的距离。
如今能让人满意的军械制造只有河东铁官、西河铁官打造的武器,但这些远远不够,离刘协的要求还有很远。
武器是消耗品,不能只要求锋利,产量和成本也要符合战争的需要。
这需要更完善的学术基础,比如物理、化学、机械等等。
这就是刘协如此重视这一届讲武堂新生的根本原因。
这些人中的相当一部分将来不会成为将领,走上前线,却会成为前线将士最坚强的后盾。会不会有人研究出能改变战场形势的武器,出现几个类似武安护国电磁显圣真君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