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知道,她总是要回长安的,但是私心里,她希望这一天能够远一点,再远一点罢了。等到避无可避的时候,到那时候——再说呗。
“殿下,您回长安的行程,怕是又要推迟了。”卫青心中很是愧疚。
谨欢摆手,示意卫青无需多言。
“国事为重,我留下,若是能尽到一份力量,岂不比我在长安空度岁月要好得多嘛。”就算不能上战场去浪,但是她怎么说也是军营里呆了这么久的人,统筹一个大后方,负责好后勤的事情,对她而言还是很简单的。
消息很快就送回了长安。
自从卫青出征之后,这鹁鸽几乎是一旬就要来一只,甚至有时候还会更加频繁,负责的内侍们早已经是司空见惯。只不过对外的时候,他们的嘴还是要闭得紧一点的。出卖消息,得到的不过是一时的钱财,但是若是惹恼了陛下,没了的可是自己的脑袋,孰轻孰重,众人看得都很是清楚。
故而每次能传出去的,基本都是些无关紧要的消息,真正重要的消息,绝对不会传出未央宫。
原本这几日,刘彻的心情一直不错。卫青原本传信回来说,大军即将启程回朝,刘彻连给姐姐准备的公主府都私下里准备好了,就等着正主回来呢。哪知道拆开信一看,匈奴意欲举兵,战事将起,回不来了。
国家大事面前,什么儿女情长都要让路。若是换做旁人,比方说此时是平阳又或者隆虑,估计早早就已经归朝了。
不过现在在那里的是自幼教导自己的二姐。
刘彻心中叹了口气。
姐姐最好的年华白白被蹉跎在了草原之上,若是他能更早一点掌握朝野内外,那他是不是能再早一点将她接回来呢?
抛开心中的愁绪,刘彻迅速下了密令,着令李息自代郡出兵,秘密潜伏,与卫青相互配合,务必要将此次来犯边的匈奴一举拿下。
未央宫中的军国大事固然传不出去,但是帝王今日的心情好或者差,这一点只要后宫嫔妃们舍得下本,还是能问得出来的。至于说卫皇后要问,那就更简单了。身为妻子,顾念自己的夫君,岂不是理所当然之事嘛?
听着宫婢的回禀,卫皇后带着几分遗憾的与语气道:“陛下心情不悦,想来是弟弟不能及时回朝了吧。真是可惜了,青弟走的时候据儿还没有满月,如今据儿即将周岁,偏偏他也没有赶回来。”
要说现在的卫家,可说是一门荣宠了。
长兄卫长君早逝,然而两个姐姐嫁得都还不错。便是二姐与人有私情,生下了孩儿,现在的丈夫看在她的面子上,对二姐也不敢不好。两个弟弟卫步和卫广身上也都担着官职。现在卫氏一门看着虽远远不如太后一族显贵,但是想想卫氏的出身,和现在相比,已然是天壤之别。
至于说和太后的母族相比较,莫先说田蚡田胜都是个无德无能的草包,就是太后偏疼的那个外孙,也不是个什么好东西。仗势欺人的坏名声早就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不过太后这两年身体不好,皇帝没办法,只能强压下怒火罢了。等到太后身故了,就是清算的时候了。
只是卫氏一族现在看着显贵,她的身份也的确是高,但是卫子夫心中也清楚。真正担系着卫家前途的,只有卫青一个。所谓后宫荣宠,皆只是空中楼阁,唯有卫青征战得来的功勋,才是卫家能够立足的基石。
然而卫青偏偏和她只是同母,若是同父同母的嫡亲血脉,兴许她此刻也就无需忧虑了吧。
卫皇后身边的婢女自从进宫之后就一直伺候在她身边,多多少少也能猜到几分皇后此刻的忧虑,屏退他人之后轻声提醒道:“娘娘无需担忧,便是娘娘想着将军建功立业,可若不是娘娘封后,将军今日也没有这么顺遂。”
这话说来本是为了宽慰卫子夫,历来外戚与后宫都是互惠互利的关系,婢女不明内情,说的也有几分道理。
可偏偏,这事原就不是这么回事啊!
卫子夫神色僵硬了一瞬,而后淡笑道:“是啊,你说得对,本宫实在不必多虑。”
罢了,罢了。如今她已经封后,也已经生下皇上的长子,只待日后封为太子,到了那时,真正的胜利之人,还会是她。
“娘娘,小皇子醒了。”一直守在刘据摇篮边上的婢女出声提醒道。
卫子夫连忙起身去看儿子,这才是她在后宫真正的依仗。
殿外,原本准备来母后请安的三位公主停下了脚步。
自从弟弟出生之后,母后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他身上。居长的两个倒还罢了,最小的石邑公主心里却是不大舒服。刚想要闹别扭,就被长姐瞪了一眼,也只能不声不响地将哭声憋了回去。
“好了,弟弟还小,连话都尚没能说清楚呢,母后多多照拂于他也是理所应当,难不成我们当年小的时候,母后不是这般照顾我们的嘛?我们身为姐姐,怎么能吃弟弟的醋呢。”
作为刘彻的长女,出生即受到万千宠爱,卫长公主不仅没有长歪,而是长成了一个温和大方的好孩子,也是蛮让人惊奇的。而是若是谨欢在的话,兴许还会发现,这个孩子的容貌还有几分和她相似呢。
无独有偶,正在厉兵秣马等着斩杀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