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入职快半年了,发现自己离理想有些差距,本以为记者是无冕之王,谁知还是打工的。有些东西跑了半天回台写完稿子。
人家领导一跟报社领导“打招呼”就全篇不发了。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浑浑噩噩的上着班,机械地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完全就是一个打工人的心态。
工作第一年的冬天,这里临海,临山。冬天湿冷,冷风好像一条蛇一下,找准你衣服上的空袭就往里钻。
这天早上,我正要进入报社门口,一个穿着破旧棉袄的老太太把我拦住了。
“小伙子,你是记者吗,救救我儿子吧。”
老人满脸皱纹,勾着背,身旁是一个超大的编织袋姓李包。离的近了我才闻到一股很不好闻的味道,像是放置已久的垃圾桶。
“老人家,你走错了,如果要救人,得去警察局或医院,我们只负责报道新闻。”我自认为好心的说道。
“他们都不管,他们都不管。”老人喃喃道。
“这样吧,你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我不负责这一块儿,有专业的同事会对接的?”说完我没再理会她,直接走进去了报社。
在大厅里,我好奇地回头看了一会儿,发现那个老太太也没走,没打电话,试图拦住询问报社的同事。有的女同事,皱着眉头,捂着鼻子,远远躲开。有的年轻小伙子被她说急了,一甩袖子,扬长而去。我突然有点心酸,想着是不是出去再指引她一下。
这时,办公室的老王刚好走进来了,
我在报社忙活了一天,写一个下乡扶贫的大稿。出来时晚上7点多,天上飘起了小雪,灯光下,雪粉末一样扑簌簌地下。地上积了一层薄薄的雪。
忙活了半天,正为能看到此景感到庆幸,突然发现路旁还蹲了一个人,那个老太太蜷在那里,虽说全身包裹的严严实实,但身下垫的报纸早已湿透。
我上前叫醒:“别睡了。”
老人睁开眼,看见我,想了一会儿,费力的站起来:“你就是那个记者同志吗,终于出来了,救救我儿子”她这次双手紧紧拽着我羽绒服袖子。
“走吧,咱们换个地方说”雪下的有点急,打在脸上像被一颗颗小沙粒击中一样。
“小伙子,我还不想回去,这是我的手艺,你先收着。帮帮我这个老太太,”她递过来一个塑料袋,里面放着什么东西。
我赶紧推回去,“大妈,我们有规定,不能收东西的,你先留着,放心你说吧,我听着呢。”
老人硬把塑料袋塞进我兜里,我摸了摸好像是个硬纸板似的东西,也就随着她。
从她断断续续的描述中,我了解到了大概情况:
她一个40多岁的大儿子李全,在市里的一处工地开铲车,有一次被高空坠物砸伤,昏迷在医院,施工单位给送到了医院,交了2000元押金,通知了家属后,就不再过问。医院说后续得开颅取出脑中的异物,扣除保险后,还得需要五六万手术费,老妈妈好不容易赶到这里,发现钱不够,希望能到施工单位预支半年来孩子的工资,单位已种种理由推脱,还说是李全是自己没有遵守劳动规章,有自残或者自杀的倾向。
我一听就知道这涉及到法律问题,我对这方面不熟。就安慰她:大妈,行了,事情我知道了,现在天这么晚了,明早您再来找我,我带你找懂这事的人去。
“谢谢你啊,孩子,谢谢你啊”老人不住点头道谢。
“您有地儿住吗?”我寻思着是不是给她找个招待所什么的。
“有,有,我走啦”大妈把地上的湿报纸折了起来,卷吧卷吧塞进大包里,一扭身费力扛起大包,脚下一打滑,我赶紧上去搭把手,她冲我笑笑挥挥手:“我的手艺在我们镇里都是有名的。”
回到家,看着雪景,闻着清冷的空气,我一直不太高兴,当初当记者的初衷就是揭露社会的黑暗面,帮善除恶。现在真遇到这种事情怎么就打退堂鼓了呢?明天该怎么办?是不是继续跟踪这条信息?
回到家,脱去羽绒服,我从兜里拿出那个神秘的塑料袋,打开一看,是一个鞋垫。是一个精致的鞋垫,上面绣着一只彩风,昂首飞翔,翅膀展开,好像在冲天长鸣,土布的颜色不亮却衬托中凤凰的五彩斑斓。鞋垫上还有一点淡淡的咸汗味。
我叹了口气,把这双鞋垫放回袋子,老人家绣的真好,我看不比那些非遗的什么工艺品差。但我拿着它,也帮不上什么忙。
第二天一早天放晴了,太阳特别好,我在单位门口看到了老人。戴着厚厚的帽子,站在门口的角落里。
“走吧,一起进去,您带身份证了吗?”
老人摇摇头,说:“小伙子,你心肠好,我不见别人,你跟我一起去医院看看我儿子去吧”
我劝了半天未果,只好打电话给那个司法口的同事,取消见面,赔老人来到了医院。
到了医院住院部,老人又赖在门口不走了,:“你进去吧,走廊尽头右手,我儿媳妇也在那,我不想见她,有什么情况问她就行。”
我心里疑惑,直接走了过去。
重症病房区域,有一种浓烈的消毒水混合着腐败的气味,人人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