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黑吃黑的最大好处便是坐骑数量不断增加,最后人手两匹,就是种类丰富了点,有马有驴有骡更有牛。
到了青水下游一条支流时辛筝将近三十头驮兽全都给处理了,因着赶时间,所以处理走的是黑市的路子,价格被压得不轻,若非同伴在旁拉住了她不让在这种人口众多的城邑里搞事,很难说她会不会继续上演黑吃黑。
辛筝最终只能郁闷的数钱。
帝国的钱币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及足够混乱的现状。
最早的钱币诞生于什么时候已无从考据,反正在炎帝统治的时候人族就已经开始用贝壳、皮革、布帛做为钱币了。不过第一次对钱币进行统一却是青帝时,这位商贾发家的帝君上位后对帝国的钱币进行了规范和统一,被誉为帝国历史上最早的流氓政策。
青帝发行的钱币有三种,第一种是天然贝,贝壳的形状和个头都有要求,还有铭文,让贝钱正式具备了特殊意义,只是,天然贝的产量终究是不够的。
青帝时人族的商贸发展得很快,这位帝君是四帝中最不好战的,在位近两百年,几乎没有对外征战,一门心思发展农耕畜牧以及商贸。
人口增加,商贸发展,天然贝自然就不够用了,于是增加了人造钱币,最开始时是陶贝和骨贝,不过陶贝随着陶器技术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容易仿造最终被取消了,而骨贝因为要求是猛兽骨骼不易仿造,或者说仿造的成本和正品相差无几,便一直沿用至今。
最后一种是铜布,以铜、锡等金属为材料,仿农具的形状铸成,长度在三寸左右,某种意义上,凑合着也可以当农具用。为了防止货币混乱,青帝明确规定只有王才有资格铸造铜布,其它人,哪怕是诸侯,私铸铜布,死罪。
看起来挺好的,实际上也的确很好,缘何会有流氓政策的美誉?
问题就在这儿,天然贝和陶贝、骨贝的原材料还好,不是很难解决,但铜布,需用铜,青帝哪来那么多铜?不许私铸钱币便意味着她要自己铸造整个种族需要的铜布,每年消耗的铜料并非小数目。
答曰,青帝要求所有封臣每年向帝都进贡铜料,然后用那些铜料铸造钱币,再用铸造出来的钱币向方国和部族购买大宗的货物,从而将钱币流通出去。
青帝的这套流氓政策虽然一直被人骂,效果却是极好的,用了三千年都没过时。
人族事死如事生,孝顺的子孙在父祖下葬时是要随葬大量陪葬品的,要如何体现贵族与氓庶的差异?
陶器木器显然不行,会闲得自己和氓庶一般低贱,因而贵族用的都是漆器与铜器,死后也要带着大量漆器与铜器陪葬,铜器中数量最丰富的陪葬品便是铜布。
大量的铜布被埋进地里,再加上青帝那套流氓政策对钱币的铸造控制得很严格,论理帝国的货币系统乱不起来。
问题在于,计划赶不上变化。
黄帝时是人族对外战争最激烈也最浩大的时候,军费的支出也是空前的,黄帝开始铸大钱。
何谓大钱?
同等铜料铸造的钱币,上面有值多少钱的铭文,铜布的购买力不由含铜量来决定,而是由铭文的面额来决定。
若只是铸少许,且制作工艺足够高,不易仿造,倒也没有大的影响,但黄帝铸大钱是为了填补军费,自然不可能只铸少许。
大量大钱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更深远的是战争终于打完,黄帝还没来得及收拾自己制造的烂摊子就崩了,他崩了后便是绵延百年的扶风之乱,诸侯大乱战,就没几个是不私铸大钱的。
人族一度倒退回以物易物的阶段,直到白帝横空出世,力压诸侯成为王,结束扶风之乱,白帝重新整顿了货币体系,用了很长时间将所有大钱都给回收融掉,同时设计铸造了新的铜布——一种两寸长的方足布。
因着上次乱铸钱币的影响,哪怕是白帝死后很多年,她铸造的方足布也没出什么问题。
白帝已崩两千余年。
两千余年有多长?长到足以让一代帝君从历史变成传说,从传说变成神话。
方足布出问题委实正常不过。
五百年前,在位的是一个叫叙的王,彼时王权式微,对于方国的控制力达到了空前的低谷。
许是本着反正也管不了干脆做个大方的人情,亦或是别的原因,王叙将铸造钱币的权力下放给了方国,只一个要求:必须按着帝国的标准来铸造钱币。
初期诸侯们还是遵守了标准的,但后来,许是为了彰显国力,开始铸造大钱,不是黄帝开头的那种伪大钱,而是真正的能彰显国力的大钱,个头和含铜量都很足的大钱。
这种大钱的购买力很大,因而多用于大宗的交易,完全可以当更高等级的货币来用,因而没出什么问题。
问题在于更后来,战争频繁,军费开支太大,没钱。
铜布的个头虽然没变,但含铜量越来越低,再后来就完全放飞了,国君铸造钱币,封臣们也铸造钱币.....只要是有点能耐的势力都会铸造钱币,但铸造出的钱币的品质相当之杂,好的特别好,差的特别差,完全看铸币时的实力如何,哪怕是同一个势力铸造的钱币,在不同时期的钱币品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