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天空下起冷雨,
淅淅沥沥,
冰冷地雨,胡乱地拍打在耶律大石的脸上,
冷雨,冷风,冰冷的心,
耶律大石骑在马上,不断纵马疾驰,身后跟着几百名残兵败将,拼命向燕京城逃去,
甚至都没人敢回头看,
当听到巨大的虎啸声,看到己方战马吓得炸了营,耶律大石就知道,辽军这一次,又败了。
萧干带着所有主力,全力突击宋兵,只给耶律大石留了一千人,让他坐镇中军,然而当虎啸响起后,耶律大石很快就做出决定,带着手下士卒,转身就跑。
好在他距离战场最远,战马受到的影响也最小,还不至于像有些辽兵那样,战马摔倒,逃都逃不了。
跟宁策交锋多次,耶律大石对此人风格,颇有了解,这名年轻的宋将虽然年纪不大,但谋而后动,思虑深远,一动手就是全套组合拳,连绵不绝。
两万辽兵,肯定是完蛋了,谁也救不回来,
大军既败,那辽军下一步就只能死守燕京,所以这个时候,耶律大石必须尽快赶回城中,收集溃兵,准备组织第三波抵抗。
战马甩开四蹄,亡命飞奔,耶律大石脸色木然,紧紧抿着嘴唇,这段短暂时间里,他突然想明白了许多事,
宋军之所以没有派遣骑兵,参与决战,不是因为骑兵被连夜袭扰,因疲惫而无法出战,
相反,此举是对宋军骑兵的保护,将他们留在营寨里,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虎啸的影响,并且可以养精蓄锐,在追击败兵的时候,发挥重要作用。
宁策或许是用法术,或许是用其他办法,制造出了惊天动地的猛虎啸叫声,用来吓疯了战场上的马匹,这是宁策此战的杀手锏。
至于
他怎么做到这一点的,耶律大石想破了脑袋,也想不明白,
他估计自己就是到死,也不会弄明白这件事了,
想到这里,他不禁暗骂一声,小匹夫可恶,
宁策此人,堪称一代坑王,次次坑人不重样,上次通过挖陷马坑,狠狠地坑惨了萧干一把,这次他又用虎啸声,把萧干和自己一起给坑了进去。
对于能否守住燕京,耶律大石心里没什么底气,
他感觉,那名抢走了自己女儿芳心的宋将,到时很可能会给自己挖第三个大坑,再坑自己一把,顺便把燕京城也抢下来,
至于这次他会挖什么坑,
哪怕是大辽擎天白玉柱,文武双全,威震朝野的大石林牙,也猜不出来,
反正闭着眼睛踩下去就是了,
宁策挖的坑,
谁也躲不过去……
并且耶律大石又想明白了一件事,
萧义先带去偷袭宋军的两千骑兵,肯定也是被宋军的虎啸声给坑了,石抹里刺那个混蛋,完全是胡说八道,说什么己方骑兵奋勇杀敌,冲上山坡,丛林与敌死战,甚至战马都卡在灌木丛中……
简直是一派胡言!
现在耶律大石全明白了,为什么两千骑兵一个也没能跑出来?
因为被虎啸声惊吓,战马或是发疯,或是瘫软在地,然后前后去路又都被宋军堵住,所以全军覆灭。
为何战马卡在灌木丛中?
不是将士英勇,而是战马疯了,慌不择路,到处乱窜,所以才会冲进树林中,成为对方重步兵的活靶子!
耶律大石越想越觉得心中悲哀,一种沉重的无力感,渐渐地笼罩了他全身,让他心灰意冷,
此刻的他,只是机械地趴在马背上,脑海中空空荡荡,任由战马,将他
带往,前方不可预知的所在。
小半个时辰后,良乡战场慢慢恢复了平静,大战已结束,只有浓郁的血腥气味,以及遍地的残肢断体,还在提醒着人们,这里曾发生过一场无比惨烈的战争。
宁策骑在照夜玉狮子身上,少年意气风发,无数士卒,皆是以仰慕的目光,望向自己的主帅!
众将纷纷而来,如众星捧月般,将少年簇拥在中央。
不知是从谁开始,
突然有人就跪在地上,开始大喊,
“东平王!东平王!”
“东平王!东平王!”
声音越来越大,跪下的人也越来越多,
到了最后,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兴奋地喊叫,所有的将领士卒,全都跪倒在地,用崇拜无比的目光,望向骑在战马上的俊秀少年!
“东平王!东平王!所向无敌的东平王!”
士卒们依旧在呐喊着,
在宁策的带领下,他们打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少年将军旌旗指向之处,所向无敌,他们对宁策的信赖和崇拜,也是越来越深。
哪怕宁策现在让他们上刀山,下火海,他们也敢去,因为他们相信,宁策所指之处,一定就是胜利!
宁策下马,把将领们招呼起来,又命令士卒们站起身来,
杨志上前,神情兴奋,声音有些颤抖,“大人,此战我军斩首敌兵一万四千余人,我军损伤,只有区区几十,实乃罕见大胜!
接下来该如何做,还请大人示下!”
宁策笑笑,伸手向北方一指,“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