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年长那许多的刘进待他,能跟兄弟一般。
虽然对这人有偏见,对对着如此骄人的战功,陆锦惜还真不能视而不见。
毕竟,这人身上颇有点传奇故事。
于是,她比照着卷宗,搜寻者自己脑海中《三国》里的故事,便将一个一个回目列在了纸面上。
如此不知觉间,写下了三五个故事的纲要,外面日头竟已经渐渐斜了。
金红的光芒,透过雪白的窗纸照进来,颇为明媚。
陆锦惜抬起头来瞧见,便把笔搁下,伸了个懒腰,喊了一声:“白鹭。”
“夫人。”
白鹭照旧在一旁桌边绣花,等着听候差遣,听见这声音,便放下了手中的针线,起身来。
“要给您添盏茶吗?”
“不用,”陆锦惜摆了摆手,“我看着天色也不算早了,接哥儿的马车应该去了太师府吧?且打听打听,什么时候回。”
“是。”
薛迟毕竟是第一日上学,所以是青雀配着去的,等熟了一些就会单纯让书童跟着去。所以今日,还是白鹭伺候在府里。
她听了话,便忙忙的去了。
陆锦惜自己倒是一点也不着急,料想薛迟在太师府稳当得很,只漫不经心地把桌上那两页落了不少墨的宣纸给卷了起来,出了书房,便回了西屋。
屋里一应摆设照旧。
丫鬟们见她来了,连忙去备了茶端上来。
陆锦惜自己在暖炕边上落座,只等着待薛迟回来,给他们几个讲故事。
只是没想到,才一坐下,将那两页宣纸放在案上,她便瞧见了那上头放着的另一样东西。
《反经》。
那本她从薛迟处借来的、今早才翻过两页的旧书。
那中间某一页里,还露出一角浅青色洒金花笺的模样。
这是她今早随手放进去的。
陆锦惜怔了一怔,伸出手去翻开,便是花笺所在的那一页。
正是自己早上看过的内容:
诡顺篇,第二十七节。
谋士蒯通劝齐王韩信争夺天下,韩信不听,待刘邦登基后因功高震主为刘邦所忌惮。此时谋反,已然太迟,终落了个凄惨下场。
转眸一看,这一页的边缘,依旧起毛,颜色也略深。
于是,陆锦惜一下就想起了上午被自己暂时放下的那个疑问——这一本书、这一页、这一个篇目,翻得这样陈旧,是旧日薛况所读,还是如今薛廷之所阅?
“启禀夫人,大公子来了。”
正自思索间,外头守着的丫鬟,忽然躬身进来通传。
薛廷之来了?
是了,昨日因为阅微馆的事情,是免了请安的。所以薛廷之今日来,也说得过去。
而且正正好。
陆锦惜眉梢微微一挑,垂眸一看这一本《反经》,便若无其事地将其合上了,却偏留了那花笺在那页,看着还挺明显。
眼底神光一闪,口中吩咐道:“请人进来吧。”
“廷之给母亲请安。”
薛廷之今日穿着一身雪白锦缎袍子,上头绣着清淡的湖蓝花鸟纹,很有一点精致的感觉,进到了陆锦惜身前不远处,就躬身道了个安。
脊背一如既往地挺直,让人不大能看出他左足微微跛着的异样。
只不过……
陆锦惜抬眸打量他,眉头却轻轻一蹙:“你这面色,瞧着比昨日还苍白许多,这是怎么了?”
薛廷之的面色,的确很苍白。
因他站在亮处,只让人觉得那皮肤都有点透明的感觉,透出一股十足的病态。
那颇有锋芒的五官,却在这样的苍白中,越发凌厉显眼。
他神情倒是一如既往的沉静,看不出什么来。
只是在陆锦惜问起的时候,却不由得抬眸看了她一眼。这一位嫡母,眉目秀丽,就这么倚在引枕上,端端地看着他,貌似关怀模样。
于是,昨夜那些荒唐,都尽数浮现的眼前……
垂在身侧的手掌,笼在袖中,却悄然收紧。
薛廷之低垂着眼帘,恭敬地回道:“昨日在白月湖,略受了些凉,并不很碍事。”
“这还不碍事呢?”
陆锦惜本还想“关怀”两句,但不知怎地,一下想起今早青雀白鹭说的那事儿来,她安到薛廷之身边那个叫香芝的丫头。
脸色苍白,该不会是?
咳。
陆锦惜想的一时有些远了,只掩饰性地将茶盏抬了起来,略饮了一口道:“你虽是年轻,可身子骨毕竟不如寻常人,到底多将养着,自己注意些。”
这话……
怎么听,怎么不很对味儿,隐隐竟似意有所指。
薛廷之并不是不知道早上香芝忽然加了月钱的事情,只是他当时听人来报的时候,心情却跟他以为的平静不一样。
冰冷,仓皇,又带着一点狼狈。
眼前这个女人,是自己名义上的嫡母。
她已经二十七岁,膝下有几个孩子,还是薛况的孀妻。如今她浑然似个长辈,说着这般的话,来提点着他。
可这一刻,他脑海中的,只有当日站在阅微馆兰字间外面,听见的那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