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绝色天成,见之难忘。那道身影一闪而逝,谢弈可以肯定从未见过此人,却又莫名的觉得熟悉,心底同时生出一种奇怪的感觉,喜悦又伴随着一丝一缕的抽痛。
“阿瑶……”他下意识的喊出一个名字,如此的亲呢,就仿佛曾经叫过千万遍一般。
“文初,你怎么了?”同行的友人本已经走了一段距离,忽而发现谢弈不在身旁,便转过身来,见得谢弈站在原地,看向溪边的那一家人。友人又走了回来,到了跟前,正好听到谢弈说话。
“阿瑶是谁?”友人便问道,又见谢弈神色怔怔的样子,不由得循着他的视线看过去,最终落在桃花树下的妇人身上,“那是你认识的人吗?”
谢弈这才回过神来,心里同友人一样疑惑着,不知自己为何会有这样的反应。他摇了摇头,“未曾见过。”顿了顿,又说,“致远你且稍后,我有事过去一趟。”
他说着话,便向着桃花树那边走去。
树下的母女二人,似乎也察觉到了谢弈的视线,暂且停下交谈,看了过来。
谢弈走到二人跟前停下,拱手做礼,略带歉意道,“在下谢弈,冒昧前来打扰,还望海涵。”
“不知公子有何事?”妇人的母亲问道。
谢弈视线落在旁边的妇人身上,或者更准确的说是她腰间的玉佩上,“我观夫人的玉佩颇为眼熟,不知可否借我一看?”
闻言,母女二人皆警惕起来,妇人的母亲上前一步,将女儿挡在身后,微微皱起眉头,稍有不悦道,“公子此话何意?”
谢弈看她们误会的样子,忙解释了一下缘由。
只听那妇人道,“这是我已故母亲留给我遗物……”她一边说着话,伸手解下腰间玉佩,小心翼翼的递到谢弈手中。
“多谢。”谢弈接过玉佩,仔细查看了一番,的确与他母亲经常拿在手中那块玉佩是一对,玉佩上不起眼的角落里,刻了一个小小的‘谢’字。
“敢问夫人母亲名讳?”谢弈心中惊讶不已,交还了玉佩后,询问道。
“家母姓谢,单名一个词字。”
……
转眼过了几日。
一贯平静的谢府,忽而喜气洋洋,只因府上找回了遗失在外的孙女,正是谢弈那日郊外踏青偶然间碰见的妇人,名为李珠。
在谢弈之前,谢太傅与谢夫人曾有过一个女儿,名为婉词,嫁的是谢太傅最得意的弟子晏长清,才子佳人一时传为佳话。只是好景不长,后来晏长清携夫人赴任时,途中遇山匪劫道,不幸殒命。谢家后来找回二人的尸体时,谢婉词已是面目全非,全凭衣衫首饰来辨认。
当初谢婉词与晏长清成亲时,谢夫人给了夫妻二人一双玉佩,后来他们出了事,只找回其中一只。
本以为是被山匪搜走,未曾想谢婉词竟是侥幸活了下来,只是伤了头失去了记忆,才没回京寻亲。
谢夫人将李珠母女二人请到府上,甫一见到李珠其人,便红了眼眶,哽咽着唤一声“珠珠”。
谢弈就在旁边坐着。他被谢家夫妻过继的时候,距离谢婉词出事已经过去了好几年,在那之前只见过姐姐与姐夫寥寥几次。这么多年的时间过去了,按理说当初的记忆应该早就忘得差不多,他却仍旧清晰的记得姐姐与姐夫的身影,一个清丽婉约,一个风华绝代。
再看这李珠,样貌仅是清秀,至于气质,不谈也罢,怎么也不像是谢婉词与晏长清的孩子。
但她又有谢婉词的遗物,且根据其父与继母诉说当年的事,细节倒也都对得上。
如此种种,都昭示她的身份不是假的。
只是不知为何,谢弈心中总有一种违和的感觉,且脑子里偶尔会掠过一抹倩影,那是他从未见过的人,却又莫名牵动着他的心。
……
“文初,你这几日,情绪看起来有些不对,所为何事?”谢夫人问道。
“我没事,母亲不必担忧。”谢弈摇头,说完之后,脑中又不期然浮现那张倾城绝艳的脸,他略一迟疑,问谢夫人,“母亲,我可曾见过一个名为‘阿瑶’的姑娘?她大概十六七岁的样子……”
他将脑海中的那人的容貌细细描述了一番。
谢夫人听罢,面上含笑,“你自幼时起便总是在学堂里,下了学就回到家中,后来便总为朝堂之事忙碌,哪里有机会见得你说的这种样貌俊俏的小姑娘,还知道人家的名讳。文初,你莫不是有了心仪的姑娘,不好意思说,便拿话来试探母亲?”
谢弈直摇头。
之后一连两天,他都待在自己的院子里未曾出门,也不知在忙些什么。
谢夫人有些担心他,便到了他院子里看他。
进了屋,越过山水屏风,便见谢弈站在靠窗摆放的书案后,一手执笔,却是未落在宣纸上,微微愣神的样子,不知在想什么。
“文初,你这是……”谢夫人走了过去,想要问他这两日在忙些什么,视线无意间看向书案上,只见铺展开来的宣纸上,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女画像,纤细曼妙的身姿,绝色天成的容貌,见之难忘。
谢夫人当即就愣住了,怔怔看着画像,不自觉红了眼眶,“小九……”
谢弈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