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肇基,卢久德,高杰,阎尔梅,戚才良,都静静地看着朱庆,一言不发。
朱庆盯着地图,一言不发。良久,他转过身来,说道:
“本王还是那句话,今日之事,乃是绝密,若是泄露出去,杀无赦。到时候,诸位休怪本王无情。”
“另外,阎尔梅必须尽快制定保密制度,确保不会再发生类似的事情。否则不用清军打,我们自己也要乱了。”
随后看向刘肇基,“参谋部对这次军事部署有何看法?”
“殿下,既然我们的计划已经泄露出去,多铎一定会知道的。不如顺水推舟。”
“哦,我该怎么做?”
“我原以为消息要传到多铎那里,至少要三四十天,那时多铎已经攻下了西安。得到消息后,大概会有两种反应。第一,坚持原计划;第二,就是调兵遣将,驰援南路。”他看了朱庆一眼,继续道:
“所以,我想放弃对南路人马的吞并计划,转而利用颍水对南路进行阻击。而我们,则全力围绕归德府进行安排,一举歼灭他们中路人马。”
朱庆听着刘肇基的方案,问道:“要是对方中路的人马,不去支援南路怎么办?”
显然,参谋部有了充分的准备:
“从亳州向西是太康县,在那里安排一支机动队伍,如果敌人驰援南路,则向北合围归德府。如果他们不去支援,那就继续南下,直入陈州,配合黄得功,将南路的敌人一网打尽。”
朱庆若有所思,沉吟片刻道:
“无论是战斗力还是机动性,我们都不如对方。这也是我们制定计划的原因之一。起初,我们是打算集中兵力,歼灭南路的敌人。北面则是利用自然环境拖住多铎,等到他们粮草耗尽,寸步难行的时候,我们再采取行动。这样的话,成功率会更高,牺牲也会更小。”
随后,感叹道:
“不过这个方案现在行不通,刘将军的方案可以作为备选方案,大家再提几个方案,一起研究一下。我的意思是,我们不能顺顺利利地让多铎进军,西边还是要去的。不过这一次不需要那么多人,我只是担心多铎会在这一带得到强大的补给。”
随后,朱庆详细地讲述西进的目的——抢粮食。
先是以骑兵为主向西进发,用战争债券作为抵押,大量收购收缴粮草。遇到地主和粮商不肯交出粮食,就地处决,视为通敌。
收购的粮草若是无法带回,就地分给百姓。同时,协助百姓将多余的粮食、物资坚壁清野,确保不能落入清军的手中。
正在大家热烈地讨论之际,有人通报,郑森和施琅到了。
朱庆早就盼着他们呢,暂停了会议,直接叫了进来。见礼之后,分别落座,急忙问道:
“大木,此去,令尊是否同意支持本王海上补给计划。”
“这次回去,家父知晓了,殿下将在江北与清军对抗,兴奋异常。又得知殿下计划从海上补给,立足山东的想法,把殿下狠狠地夸奖了一番。”郑森喜滋滋地答道:
“二话没说,立刻划拨了三十条战船,七十艘补给船、运兵船,派施琅带队,配合殿下,这不我们立刻就赶了过来。”
朱庆听后,心想,这次郑芝龙还是挺给面子的,说道:“那就多谢南安伯了,但不知南安伯是否还有其他谏言?”
“家父的确有一些想法,亲笔给殿下写了一封信。”
说着掏出一封信来,递给了周昌。从周昌手里接过展开一看,朱庆明白了。
郑森临行前,姚启圣给了他一箱燃烧弹,郑芝龙一试果然好用。
现在的海战,虽然很少使用跳帮战术,但接舷战还是常见的。
要是有了燃烧弹,这玩意还不怕水,自然是更胜一筹,绝对可以使敌人闻风丧胆。
所以郑芝龙想用这一百多条船,外加一个施琅和所有船员,换一万枚燃烧弹,如果朱庆答应,这些就归他了。
朱庆知道军火生意赚钱,可没想到这也太特么赚钱了。
郑芝龙要是知道这一万枚燃烧弹的成本,估计得哭了。不过也由此得出,郑芝龙的家底不是一般地厚实。
朱庆看完信,对着郑森说道:
“大木,南安伯的要求本王可以答应,不过从此以后,施琅就算本王帐下的人马。”
见郑森和施琅一齐点头承认,又道:
“大木,你也要想清楚,将来是要回到家族效力,还是留在本王身边,为朝廷效力。”
郑森说道:“男子汉应志在四方,大木愿为殿下效犬马之劳。”
“好,大木有如此志向,定能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本王甚是欣慰。”说完朱庆看向了施琅道:
“果然是海霹雳,名不虚传,生的就是虎背熊腰,看你这黝黑的样子,定是从小在海里钻来钻去,不知你可愿为本王效力?”
施琅起身施礼:“殿下,末将也是粗人,漂亮的话不太会说,殿下有事,但凭吩咐。只不过末将有一事相求,还望殿下恩准。”
朱庆没想到施琅会提出条件,疑惑道:
“有什么要求尽管提,但凡本王做得到,都会尽力而为。”
“闻听殿下要办培训班,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