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日落时,李豫兄弟照旧来黄豆酱作坊接苏北北两人一同回家。
红薯苗已生根,恰逢两兄弟明日休沐,人多力量大,苏北北打算尽快将红薯苗移植到田中,所以临走时通知了王春花,她们明日不会来作坊。
王春华笑着答应。
对于黄豆酱前期的准备工作,母子俩已经顺手。苏北北与丁小花不来帮忙也没有太大影响,顶多慢一点儿,不会出差错。
王桂花已经煮好了晚饭,四人在苏家顺便吃了,然后一起在李家院里清理红薯苗。
红薯苗长势参差不齐,众人仔细的把枯萎发黄的丢掉,独留下青葱翠绿的幼苗,并一株株的分好糊上湿润的泥浆,防止夜间干枯。
隔日清晨,苏北北早早地起床煮了早饭,众人吃完就来了苏家田边。
田地里的土壤早已深耕沤肥。
四人将牛车上的幼苗搬至田间。
李豫李轩分别站在两行田中,两人拿着铁铲按照一定量的距离挖坑。
苏北北、丁小花则蹲下身子,将幼苗斜插到土壤中,掩土踩实。
空余的土地不多,临近中午红薯苗就已全部种植。
李豫抬头眯眼看了下高升的太阳,提议道:“我和阿弟去河边拉水,等会给幼苗浇点水再回家,免得幼苗被晒得枯死。”
苏北北擦擦额头晒出的汗,艰难的咽了咽口水。
清晨的那点早饭早已消化完,此时众人饿的饥肠辘辘,心底更是迫切的想早点回家。但听着李豫的话确实很不放心。
若幼苗枯死了,那才是白忙活一场。
这般想着,众人硬撑着不适打算一鼓作气把活干完。
两个男人去河边拉了水。
苏北北回家拿了水桶。
四人又分别提着小木桶,一瓢一瓢地给幼苗们浇灌。
苏北北在张家村田间辛苦的劳作着,而远在京城的朝堂却被两则消息掀起轩然大.波。
其一、领主蒙扎发起内战,西北驻军全布覆没阵亡。
其二、当朝九王爷宁穆在回京途中遭遇刺杀,下落不明。
两件事如此巧合,不禁不令人多疑。
永耀国历朝历代都推行文官节制武将的政治制度,防止武将拥兵独大而谋逆。
因为和平时期的治世需要文官。文官受儒家三纲五常的思想影响,对皇帝忠诚不二,鲜少会有谋逆之人。
而武将在和平时期百无一用。武将可以应付的则是战乱和战争,但那毕竟是短时间。
世界上很少有打几百年的战争,但是持续几百年的和平,却比比皆是。
所以文臣的重要性高于武将,永耀国文臣的数量也远多于武将。
虽有永昌国时不时地在边境骚扰,但有平南军把守沿疆、严防死守,是以永耀国境内一直安定祥和。
处于盛世王朝的国家可以重文轻武,可一旦战争爆发,武将短缺也会成为其致命的弱点!
如今,永耀国就面临了这尴尬的境遇。
曾经的战神,也就是如今与皇上一母同胞的九王爷宁穆掌管着平南军,但此刻他遭遇刺杀,生死不知且下落不明,又如何前往西北平叛?
朝堂中。
坐在龙椅上的皇上已经四十有余,虽算不上年迈,但两侧鬓白的发根隐隐透露出几分衰老之态。
他掩唇隐忍的轻咳几声,抬眼俯视着下面的朝堂权臣,力不从心地问道:“西北部落强悍,哪位大臣可前往西北平叛、压制蒙扎?”
永耀国历史上曾有文官代理武将官职的例子,而且战绩都还不错。皇上寄希望于这点,看朝下众人是否真有能有顶事的!
朝下众臣立在原地左右张望着,互相窃窃私语。
从平南军营历练归来的宁炎移步而出,垂首请命:“儿臣愿意!”
皇上垂眸撇了眼翩翩少年,用沙哑地嗓音继续问道:“除六皇子以外,哪位大臣可前往?”
被忽略的宁炎眼中明亮的光瞬间暗淡。
他知晓自己不是做将才的料,但依旧想为永耀国出一份力,为父皇尽一份忠。
只是没想到,父皇依旧选择忽视他。
他因母妃受宠而备受父皇关注,平安长大,但也因备受父皇关注而禁锢住了手脚,毫无作为。
父皇不想让他受一丁点伤害使母妃担忧落泪。
皇上看着朝下众臣吓的跪倒在地,却无人敢应,不禁悲从心来。
真是讽刺,偌大的永耀王朝除了阿弟宁穆竟无一位武将可用。
皇上心寒之余,气极反笑。
“呵~众卿今日倒是沉默一致,平时争执辩论的劲儿都去哪了?”
气恼的摔了案前文书,高声吼道:“朝中无武将便去民间选!三日后,孤要看到众卿的将才名单。”言罢,猛咳着嗓子道了句“退朝”才在公公的搀扶下离开。
冷汗直冒的众位权臣起身,根据皇子党派分别扎堆走出御前大殿。
被众臣拥簇着的二皇子宁敬从来就看不上豪无半分权势的宁炎,但也因他母妃受宠而不敢掉以轻心。甚至还有些嫉妒他,能得皇上的爱屋及乌,自由庇护。
走至他身侧,宁敬唇齿张合讥笑道:“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