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家去的,我们现在先回去,再把家里都叫上,免得一会大人来了家里有人在外面。”
“可那可是县令大人啊,我、我们家就是个乡下种地的,青恩也不在家,这一会见了面可要怎么弄……”
李宝君耐心的劝着慌慌张张又高兴的段奶奶:“不如这样,我们先回去,前阵子我不是刚给您做了一件新衣裳吗?这么大喜的日子换上刚刚好,还有爷爷也是,咱们家都换上新衣裳,在县令大人面前也不失礼,别的事您也别操心了,县令大人也就是来道喜的,又不是要来我们家拿人,再说了,还有姑姑姑父在呢,他们长期在县里,比我们要见的世面多,他们既然来了,自然能帮着照看。”
说完了,十七岁的姑娘笑着看向黄五两人;“一会就劳烦姑姑姑父了。”
“不劳烦,不劳烦,这是多大的喜事,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爹娘他们还在地里,我去地里交人,姑姑姑父先带奶奶回去吧。”
黄五应下,段姑姑连忙上前扶住了母亲。
李宝君又行了个礼,这才转身去了地里的方向。
黄五扭头看了她的背影好几眼。
可能是因为李宝君从小就被段青恩教导的关系,他总觉得这个未来侄媳妇跟段青恩这个大侄子一样,从里到外都和他们乡下人不一样。
怎么说呢,就是身上那股劲,有点从容,也有点优雅,好像不管出了什么事都不慌不乱的能处理好了。
因为段青恩七岁时的操作,黄五到现在都有点怕这个侄子。
眼看着李宝君越长越大,他居然连这个未来侄媳妇也开始有点怕了。
这可能就是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吧。
——
李宝君其实完全没有黄五想的那么从容。
只是当时段奶奶有点慌,又高兴的摸不着边,她强行让自己镇定下来先安慰住老人而已。
随着方才黄五说的话引起的村人驻足,整个村子里都炸了锅,你传我我传你,还有一些人得了这个消息,一溜小跑的就跑去自家人那,告诉他们这个好消息。
这可是状元啊!!!
状元!!
他们村子里的!!
有知道消息的村人要是看见路过的李宝君了,就连忙凑上来紧张兮兮的问:“君君啊,说是青恩考上状元了,是不是真的?”
李宝君点点头:“姑父是这么说的。”
“这可是状元啊,真是恭喜你了,以后你就是状元娘子了。”
对这种话,李宝君都是浅笑道谢。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人都会恭喜她的。
村里人大多大字不识,接触外面知识不是靠着别人一传十十传百,就是靠着每年来村里唱戏一次的戏文。
这些戏文里,有书生上京赶考途中借宿人家姑娘家里,结果跟姑娘有了情分,两人约定好了等到书生考完就回来迎娶,结果姑娘家中不同意,觉得他是个穷书生。
书生一走,姑娘家里就逼着她嫁人,不嫁人就赶出家门,姑娘为了等书生真的被赶出了家门,吃了好多苦,受了好多罪,最后书生考上状元回来迎娶打脸姑娘家人等等等等。
只是这些戏文里,一般能够被状元迎娶的都是大家小姐,两人认识时也大多是书生贫困时,如李宝君这样的,一般在戏文里都是被抛弃,然后书生另娶公主,最后被发现然后咔嚓砍头。
村里人没文化,自然有人把这些都当了真。
一边说着村里出了个状元以后他们村就多好多好,走出去了人家也要看在段青恩的面子上对他们好,一边又嘀咕段青恩现在都是状元,都要当官了,还会不会娶李宝君。
段青恩长得又好,性子也好,人又有学问,还是状元,这样好的人,万一皇上真的看中他,让他娶公主呢。
没人觉得在公主和李宝君之间段青恩会选李宝君,从小一起长大的怎么了,李宝君虽然在村里看着比其他女孩优秀太多,但比起公主还是差远了。
何况她还是段家买回来的童养媳,从小养大,能没吃苦没受罪被养成这个水灵灵的样子就算是对她仁至义尽了,就算是段青恩不娶她,给她找个好人家嫁了,村里人也会觉得理解。
李宝君一路走来,虽然那些正在谈论这些话的人会在见到她之后快速收声,但她也零零碎碎的听到了一些。
一个十七岁的女孩,就算是她平常再怎么坚强,也还是会忍不住在自己在乎的人好事面前患得患失。
但她难过不起来。
心底一冒出酸涩,李宝君就想起了她和段青恩小时候一起看戏文的时候,年纪还很小的段青恩一本正经的反驳着这些不靠谱的戏文。
驸马是不被允许参与政事的,于是金枝玉叶的公主嫁人人选一般都是高门大户里的嫡次子之类的。
选穷书生什么的,完全不可能。
还有那个穷书生逆袭回来打脸姑娘家里人的,段青恩更是十分不认可。
这姑娘跟那书生一没有父母之命,二没有媒妁之言就私定终身,这要是放在现实中,两人都是要被送去官府的。
这个就不提了,段青恩自己也是不赞成这种儿女是父母手上财产想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