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回娘家,都可以住在这里。
等他去了,这房子就给大孙子曾文辉,不过,年节得在这里招待嫁出去的曾家闺女。
黄春莲起初不同意,想凭借自己生了两个儿子,闹一场看老爷子会不会松口分给他们二房。
但是,曾文波劝住了她:“妈,我哥与嫂子计划在县城买房子,而我是家里最小的,更没道理得这套房子。妈,家和万事兴,我不希望文芳姐姐伤心,如果她知道家里因为她留下的房子而吵起来,那可能永远都不屑于回寨下村了。
再说,文芳姐姐最疼我,她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钓到鱼给别人,不如教给他钓鱼的方法。现在,我在文芳姐姐的家具厂工作、学习。等我学到了赚钱的本领,会建一栋更漂亮的房子给你和爸爸。”
曾文理的妻子本就比较清高,自老太太事发之后,觉得这个老人心地不好,不太愿意带着孩子回老家。再说,家里的房子再漂亮又怎么样?近墨者黑,曾家长辈不是良善之人,住的屋子再漂亮,对孩子也不是好事。
她一早就叮嘱丈夫,让他不要争三叔那栋楼,说住着心里也会过意不去。人家以德报怨,可自家却不能心安理得。
而曾文兰也劝母亲,说她们家出的事情够多了,不要再因为房子的事情起争执。黄春莲找不到同盟者,这才歇下了这个心思。
曾文芳的车子还没有停下,便看到曾老爷子双手交叉在背后,静静地立在门前,一双浑浊的老眼闪着泪花,不住地探头看向来路。
“爷爷,我回来了。”
曾文芳下了车,神情复杂地看着不远处这个自己叫了几十年“爷爷”的老人。
“芳丫头,你真的回来了?”
曾文芳急忙过去挽住他,道:“爷爷,我回来看看您。您在这里等一会,我先去车上给您老拿些东西。”
曾昌安急急地摆手:“不用东西,不要花那些钱,家里什么都有。你能回来看看我这个老头子,我就高兴了。”
曾文芳去车上提了几个大袋子下来,那是她在京都就准备好的东西,大多是给老人吃的,也有用的,比如正规的军大衣。
曾文芳还记得自己重生来的那年,给老人拿回一件军大衣。这么多年了,老爷子一直舍不得丢,每到冬天,老爷子都会穿。
只是,那衣服质量并不怎么好,里面的棉花也不够厚。穿了十几年,已经洗旧了、不暖和。
这次回来之前,她厚着脸皮去找战老爷子讨要军大衣。
战老爷子奇怪地问:“真正的军大衣?你这丫头,难道我这里还有假的军大衣?”
曾文芳嘿嘿笑了,道:“战爷爷,我以前摆服装摊的时候,也卖过军大衣。您老觉得那些军大衣是真的还是假的?”
“那当然是假的了?没有军衔、没有肩章,怎么可能是真的军大衣?”
“战爷爷,我现在要的军大衣,也不要军衔,不要肩章。我只要您老穿了不要的,拿一两件回去给老家的老人穿。”
“那就容易了,部队每年都给我发好几件,我哪穿得了这许多。你就是要十件,我也可以找出给你。”
“战爷爷,不用那么多,拿起来麻烦。”
“有什么麻烦?先寄回去,你回到老家想送谁就送谁。”
曾文芳默,没想到战老爷子能想到这种方法。对了,这些年,雪儿寄了不少家乡特产给战友,战爷爷肯定是从中得到了启发吧?
结果,老爷子真的一下子给她寄了上十件军大衣,听说老爷子嫌家里有几件太旧了,又找老战友讨要了几件。战亮听说老爷子要给曾文芳老家寄军大衣,也从自己衣柜里拿了几件出来。
曾文芳给了汪家街镇的地址,那个包裹前些天已经到了,今天才拆开。曾文芳拿了三件过来,随便老爷子自己穿还是分大伯、二伯穿。
曾文芳想着,拿一两件给王家那边送给外公,再拿一件给陈文干的爷爷,其他的就随便汪老爷子处置了。
曾文芳想,爷爷拿着军大衣,也会记起她14岁那年的春节吧?因为他们一家人去摆服装摊,爷爷掷了她妈妈一身的茶水。
曾文芳提着两大袋东西回了家,曾昌安想去帮她提,曾文芳没让:“爷爷,这东西不重。”
其实,这东西还是挺重的,无论是那袋吃食,还是那三件军大衣,都结结实实的,重得很。
曾文芳打量了一下院子,发现院子里打扫得还算干净,菜园子也拾掇得不错,绿油油的一片,长势很喜人。
“峰儿不时会回来住,我就种了些菜,出门就可以摘,比起去老宅那里更方便。”
曾昌安见曾文芳打量菜园子,急忙解释道。
曾文芳摇头:“爷爷,峰儿大了,他想吃让他自己去老宅摘。大伯母二伯母都种了满园子的菜,还有梨花嫂子他们,哪家没有青菜呀。你年岁大了,别侍候这些菜了,扭到腰就得不偿失了。”
“哪有这么金贵?我侍候得来,就是峰儿这段时间忙,都没时间回来。”
曾昌安听了心里暖暖的,这个孙女虽然不是亲生的,可是心里还是有自己的。
曾文峰上个月就回了京都,清明沈家也要祭拜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