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明玉的威严下,秀才公秦河还是从屋里出来了,却见他换上了天蓝色的长衫,这模样还以为是去城里读书的呢。
苏明玉也不点破他,人跟着坐上了牛车,她也不多话了,就催着大儿子好好赶车。
走时天边才露白肚,村道上有些暗,苏明玉点了火把子。
一路到了东山书院外,大儿子熟练的将木屋里的桌椅收拾出来,苏有玉起锅开火准备做卤味。
二儿子格格不入的站在灶口,被苏明玉吩咐着添柴,结果也将自己醺得眼泪汪汪,还真是没怎么干过农活。
天亮了,大儿子将招牌立到了官道上,看着自己的字以后都会被过往的商人以及东山书院的读书郎瞧见,秦山就有一种奇妙的喜悦。
早上东山书院的读书郎坐着马车来了,老远就看到了路口立着的招牌,无不对招牌上的字议论纷纷。
今个儿的大儿子干活特别的带劲,脸上的笑容也多了,只有二儿子却是守在灶口,恨不能曲着身子,整个人躲灶台下去。
上学前的一波生意是热闹的,昨个儿尝到味的卤味,今个儿特别的畅销,即使苏明玉多做了些豆干,仍旧不经卖。
不少人坐在八仙桌前吃着小吃,就有人问起路口的那个招牌是谁写的,那上头的字写得也太好了,好几位读书郎都自认为自己的字不及。
这一家人是落泊的书香门第来书院外摆摊,当真无人敢轻看半分了。
秦山一遍遍地听着母亲向众人解释这是她大儿子写的字,心头很受用,原来在母亲面前,他和二弟一样的值得母亲骄傲,他以后更要好好练字,把这一手好字练得跟当年外祖父的字一模一样不可。
全家几个孩子里,也只有他是记得外祖父的字是什么样子的。
说话的时候,不少人悄悄地打量灶台后坐着的人,发觉不是秦家那热情的小丫头,还颇为意外,一时间人被灶台挡住,看得不太清楚,便有人问起来了。
谁知人群里有县学过来寄读几日的同窗在,一眼认了出来,惊声喊道:“秦秀才?”
随着这人的声音,书院的读书郎也纷纷看了过来。
秦河只想找个地洞钻进去,袁教谕一定对他很失望,县学不去读书了,却跑来这儿做起了生意,袁教谕最看不起的就是低贱的商人。
然而被人认出来了,秦河不得不与同窗打招呼。
苏明玉面色平静地看着二儿子,看着他狼狈的起身,看着他不自在的招呼同窗,也看到他窘迫的表情。
只是出乎秦河的想像,这些读书郎除了县学里寄读的那个人觉得不可思议外,东山书院的读书郎却无人笑话他。
很快早上忙碌的这一波过去了,铺前也清静了下来。
苏明玉看着失魂落魄的二儿子,到这个时候才说道:“凭自己勤劳的双手挣钱不丢脸,寒门出身与权贵子弟出身一样的都要参加科举考试才能得到功名,才能踏入官场。”
“所以河儿好好做事,赚了钱,娘见你表现好了,再送你读书。”
苏明玉答应再送他读书时,秦河立即朝母亲看来,他只想赶紧去读书,才不要做这又脏又累的活。
只是苏明玉说完这话,却并没有告诉他几时能去读书,秦河不敢问,怕母亲责备,万一不高兴了,指不定又不给他读书的机会了。
苏明玉见大儿子忙着收拾,这就说道:“山儿去井边挑水去,河儿收拾桌子。”
秦山听母亲的话,这就挑着水桶出了门,秦河一脸郁闷的拿起抹布擦桌子。
官道上来了商队,因为路口的这个招牌,立即有人停了下来。
这个时代对于读书识字的人都多了一份尊重,这路口招牌上的字,的确写得好,停下的客商也是因为这一手好字。
车队中过来吃的人多是管事,也舍得吃,上来就个个要了一碗卤味,见味道好,临走时,将锅里的卤味全部买走,准备带在路上吃。
苏明玉盘算着,昨个儿添了一锅卤味就多赚了三百文,今个儿做了两锅卤味,结果被走商要走了一锅,午时就没得卖了,算了算就今个儿连豆腐和煎饼卖完就能赚到一两银子,明日指不定还得多备些卤味过来。
苏明玉心情大好,一天能赚一两银子,一个月就能赚三十两银子,这么存下去,她就早日去城里把三儿子赎回来。
秦家的儿女绝不能给别人做下人,这是苏明玉无论如何都要阻止的事。
晌午铺子又忙碌起来,见卤味卖完了,有位读书郎有些不高兴了,上前就问苏明玉,能不能每天给他们府上送上两锅卤味,只要豆干和卤肉,他不爱吃鸡蛋。
每天送去两锅那敢请好呢,对方似乎更喜欢卤肉,尤其是骨头肉,每天吃都不嫌腻的。
对方告知是宁城城南古府,一旁听到古府二字的读书郎都纷纷退开两步,这位竟然是古府大公子,古家是宁城城南的大户,家财万贯,听说驱使的下人便有好几百人,还有不少府卫请的都是外头功夫好的人。
苏明玉接下这桩生意,接下来几日,她一天做四锅卤味,其中两锅卤味送去古府,两锅卤味在东山书院外卖。
于是他们的牛车每天从城里回来,车上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