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言道:“将军欲成桓文之功,然曹操已挟天子而令诸侯,以肃之愚见,袁绍虽强,却不能用人,恐非曹操之敌也!若曹操不可卒除窃,汉室岂可复兴,将军如能为桓文乎?”
孙策知道鲁肃是三国中几位顶级的谋略家之一,他的目光和远见其实不下于荀彧、诸葛亮、沮授等人,只是在演义中成了一位忠厚长者,让人颇多误解。
当下点头道:“子敬言之有理,曹操为当世枭雄,其志难料,如今中原大乱,吾与公瑾筹画,欲以江南之地为基业,公以为如何?”
鲁肃抚须言道:“公瑾雅量高致,与将军定此宏图大略,与在下不谋而合!为今之计,据江东而观天下大势实乃上策,待江东局势稳固,便可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有三江之固,则霸业可成矣!”
孙策言道:“荆楚之地广袤富饶,若能善加开发治理,并不比北方差多少,如今各地都以高粱、黍等为主要粮食,江南多水,可大开稻田,打造鱼米之乡,保证人口增长方能与北方诸侯一较高下。”
鲁肃点头道:“将军深谋远虑,待荆、扬稳固,便可顺江而上,益州刘璋暗弱,文武各思明主,
以将军之英明神武,入川必定势如破竹,便可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汉中、南阳、寿春三地皆可见机而动,北伐中原,此乃霸王之业也。”
孙策大笑道:“当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方今四方云扰,天下不宁,正该大丈夫图谋功业之时,若非公瑾周旋,险些与子敬失之交臂。”
鲁肃叹道:“当时将军遇难,叫我一时无处可去,吾与刘子扬乃是故交,相约往巢湖投郑宝,尚在踌躇之中,又闻将军奇迹复生,当时尚未肯信,故而一直留在家中打探消息。”
孙策忙问道:“子敬既然与刘晔相交甚笃,何不写信叫他转回江东,共谋大事?”
鲁肃摇头叹道:“自刘勋兵败,子扬随之去了许昌,现在曹操麾下,恐难说动于他。”
孙策笑道:“昔日马援转投光武之时,也曾说过,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我素知刘晔之才,只可惜因刘勋之事未得其人,子敬不妨一试,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嘛!”
刘晔可是一位不可多得人才,不但谋略极高,位列曹操五大首席谋士之一,而且还是个极其厉害的发明家,投石车据说就是他发明出来的,如果能挖来搞科研,一定会大放异彩。
鲁肃见孙策求贤若渴,刚才还和诸葛瑾商量极力邀请其兄弟诸葛亮,如今又想招纳刘晔,抱拳道:“将军所托,肃自当尽力而为,表明将军相慕之意,却不知将军能否也题诗一首以表诚意?”
“这……”孙策一怔,看着目光闪烁的鲁肃,一时猜不透他是故意试探,还是想看看自己到底有多少油水,但为了招人,他不得不再次违心点头:“好!”
“请!”鲁肃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实在不相信孙策这么短的时间内能连续作诗,如果还能和第一首一样境界高远,那可真是有鬼神之能了!
只见孙策起身踱步,缓缓来到书案前,砚台中的墨还未干,填饱了笔忽然摇头叹道:“不想此书桌做好,我却只写了两首诗,可惜呀可惜!”
鲁肃也起身走过去,只见孙策提笔写了四行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妙,妙哉!”鲁肃抚须连连点头,赞口不绝,叹道:“自十常侍乱政以来,多少人才被埋没,有识之士难抒壮志,将军此时,只知时弊,正所谓不破不立,自古得人者昌,失人者亡,将军可谓深得其要!”
孙策嘿嘿一
笑,也不敢太说大话,毕竟这些诗是他背来的,并不是真正作出来的,虽然没有人会追究他侵犯版权,但心中还是底气不太足。
将信笺交给鲁肃,重新拉着他坐下,笑道:“你我与公瑾相交,实乃志同道合,今后共成大业,还要多多仰仗子敬出力。来,干杯!”
鲁肃倍受感动,双手捧杯,一饮而尽。
二人一直聊到深夜油尽灯枯,才在沙发上沉沉睡去,直到第二日张昭和诸葛瑾带人来搬家具的时候,才把他们叫醒。
看桌上杯盘狼藉,还有一张信笺,张昭取来一看,大笑道:“此诗想必又是出自主公之手,佩服,佩服!”
诸葛瑾也凑过来看了一眼,叹道:“一夜连作两首诗,各有所长,我看将此诗抄录下来一并送与二弟,让他也明晓主公一番苦心。”
孙策先去洗漱,鲁肃则等着诸葛瑾抄完诗,才带着信笺告辞而去。
正吃早餐的时候,孙河从外面走进来,禀告道:“大哥,顾先生已将陆伯言练兵之地告诉我了,只是此地过于偏僻,恐怕要到地方才能打听得到。”
孙策点头道:“准备一下,即刻就去吴郡。”
吕范去丹阳寻找铜矿,现在身边就一个孙河,备好坐
骑,带着十名随从直奔吴郡。
这一段时间孙权广发招贤令,确实招募了许多人才,诸多江东名士如严畯、滕胤、吾粲、薛综、程秉等,都在顾雍、张昭等人的号召下纷纷就任,孙家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