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胡翰林家拜访只是一个小小插曲,第二天胡翰林就替宁蓁蓁找到了合适的廪生。
在十日后的休沐日,胡翰林带着宁蓁蓁一起去拜访那位廪生,拿到了保书,再去报名了院试之后,她又恢复了苦读的日子。
不过这一次和先前不同,胡翰林还把自己从翰林院抄录的书借给了宁蓁蓁,里面甚至还有几位状元入翰林院时候的朱批,抄录这样的经书,显然会加强宁蓁蓁对经意的理解。
胡翰林如今已不擅长八股文,但谁让他是翰林院的官员,只用花一些银子,可以让翰林院的书童抄过往的文章,赠与宁蓁蓁。
这就是宁蓁蓁明明可以早些寻其他的人,但是坚持要让自己的水准上去了,找胡翰林的缘由。
所谓是背靠大树好乘凉,她现在孤身在京都,又不认识其他人,手中的银钱也有限,最好的方式就是与胡翰林找好关系。
宁蓁蓁这一日拿到了一大叠的八股文章时候,亲了亲冯远承的小手,后者以为是宁蓁蓁在同他做游戏,带着金手镯的他试图去抓宁蓁蓁的头发,一边发出无齿的笑声。
第134章 女首辅5
在五月初十,夏至这一日,到了院试的日子。
许是要下雨了,一大清早起来的时候,就觉得空气粘稠,憋得人喘不过气。
这身体本就消瘦,滋补了一段时间,宁蓁蓁有注意食谱,加上锻炼,消瘦的皮肉下涨了薄薄的肌肉,总体还是单薄的。
刻意注意饮食的情况下,胸脯并没有长,现在用一层纱布压裹住,套上青衫,头戴纶巾,带上捏好的假喉结,出现在人前的,就是一个略带病容的少年。
杏雨有些担忧地送宁蓁蓁出了院门,她还是要照顾孩子,无法外出。
“你放心。”宁蓁蓁含笑说道,“我心中有数。”
当年冯素云送哥哥去参加过县试,宁蓁蓁有她的记忆。
本朝科举无需脱衣,目的是要维持读书人的体面,只要在考场上没有什么慌乱的情绪,只是走一个过场而已。
考场上是否有人夹带不重要,总是有人在巡视考场的,捉到了抄袭的考生,是要打板子,过去县试的成绩也一并作废。
在重罚之下,又加强了巡场力度,现在舞弊反而比前朝要好的多。
胡翰林家的车驾借与了宁蓁蓁,在她登车的时候,发现车里还有一个冰盆,显然是胡翰林准备的。
金庭推出了硝石制冰,也靠着这个赚了一大笔。
硝石制冰的法子很简单,刚开始的第一年,靠低价卖冰,金庭狠狠赚了一大笔,后来这方子透露出去的时候,金庭手里也囤积了不少硝石,靠着贩卖硝石,依然是大赚特赚。
现在富贵人家多会买些硝石,自给自足,穷困人家买不起硝石的,就会热得厉害时候,买上一些冰,度过最难熬的一两日。
不多时就到了考院门口,宁蓁蓁下了马车,就排在了行伍之中。
门口的几个衙役像是门神一样,已经开始勘验来者的信息,记录下对应的廪生保人。说一句,“得罪了。”就用竹板从上敲到靴子,再让宁蓁蓁上下跳动,若是有夹带的,这个时候也要掉落了。旁边还有人翻检考篮里带的东西。
宁蓁蓁到的时间算是早的,在勘验过后,拿到了自己的号牌,按照号牌的位置坐下。
她到了号房里,发现了这里是有冰盆的,等到开场考试之后,知道这是金家送来的冰,有了冰,宁蓁蓁发现不少考生都面露感激之色。
因为考场肃穆,不然只怕都要高声感激金庭。
这样热的天气里,有一盆冰,答卷的时候身子清爽,头脑也会更清醒。
金庭不善科考,没有走科考之路,但也知道科举、书院在大雍的地位,金庭自从生意越做越大,就如同春风细雨润物无声一样,做一些小事,好惠利读书人。
例如将纸张的制作成本压下来,折腾出来了雕版,将四书五经这种圣贤书,平装版的价格压低到了以前的两成。
例如给京都的各个书院,捐赠了玻璃,让京都里各个学堂窗明几净,有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但是往考试的院里放冰盆,这种事,只有尚驸马了才可以做到,考院的东西自有定数,不可妄动。
虽说大考通常不在这个时间,院试能够舒坦一些,这些童生也都把金庭这个名字记下了。
拿了金庭这些好处,书生将来为官后,可不好多说金庭的坏话。读书人瞧不起从商之人,但是面对金庭,得称一句儒商。
要知道金庭不光是用这些小恩小惠,让读书人心生好感,更是写下了不少灵气文章。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光听这些诗词,就听得出他诗词的灵气,更觉得金庭胸怀时而广阔,有时候又有诗人的敏感,诗词里有他高洁的志气又不失婉约。
为何金庭后院里的美妾多,也和他抄袭这些灵气诗歌有关。
这些女子,鲜少抗得过金庭深情款款念着,“胪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