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过货郎,有些生意头脑,周大明太明白这样的方式有多大胆了。
在能确保他们能出货的前提下,这样的方式能让他们短时间赚更多的银钱。
“这次你去州城,可以去州城的牛马市场看看,那边的牛马可能会比我们这边便宜一些,还有盐跟粮食,回来的时候也别空车回来了。”
见周大明明白了自己的意思,白仲卿便又提了一句。
这个周大明倒是明白,冲着白仲卿郑重点头,“白家小哥你放心吧,我肯定会弄好的。”
次日,公账里剩下的二两银子,白仲卿又给了周大明,毕竟他要去州城卖炭,还有买东西回来,身上一点银子没有可不行。
这次是由高石头陪着周大明去的。
高石头很早开始就跟着高猎户上山打猎了,有一些身手,人看着也高壮。
主要是为了预防路上又什么事情,高石头能护着周大明。
至于卖炭这事,主要就是交给周大明了。
他们这里的第一支售卖小队就这么出发了。
等人走了之后,其他人开始疯狂忙活起来了。
不过给他们挖井的人也在这时候来了。
大伙儿生怕烧炭的这手艺会被挖井那些人瞧了去。
守窑这边的,还有上山砍树的,干脆就不回去了,就让妇人们给送吃的过来。
平日里,还安排了几个孩子看着,要是有人过来就立刻叫唤。
然后他们就好做掩盖,或者是阻拦人过去。
而挖井队这边,在敲定好了可以挖井的地方之后,就在那块地周围围了一圈的草帘子,这是阻挡外人的视线。
也是生怕他们这些人,会将他们的挖井技术给偷学了去。
周玉娇看着双方互相戒备,都有些哭笑不得。
而他们烧炭的窑在周大明离开之后,在之前的窑洞边上,又挖了三个窑洞。
这事估算之后,他们现在暂时能够忙活过来的数量。
毕竟砍生木柴要耗费不少人力,更别说要从山上运下来。
供着四口窑烧炭,已经是最大的限度了,再多就伤着身子了。
虽然大伙一直都说他们有的是力气,白仲卿依旧本持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不让弄更多的窑。
四口窑,一次至少能出两千斤木炭,两三天就能出一次,已经够大伙儿忙活了。
除了木炭这边忙活的,妇人那边更是脚不沾地。
越冬菜,不是说丢地窖了,撑一个冬天就可以了。
直接搁地上,信不信没多久就给你全都烂了。
所以还要搬一些石头,架木板,全都离地垒起来。
还有的就是腌酸菜跟腌萝卜,需要不少的坛子大缸。
这一片破茅屋是什么都不剩的。
去镇上买?那不能,镇上的东西太贵了。
他们没银钱啊!
所以让去村里收黄豆的周大田,顺道的问一下那些人家,有没有不要的大缸跟坛子,几文钱,十几文钱,收回来了不少。
这些东西都重,也是他们买的那一头骡子争气,这么压榨了,还能听话不尥蹶子。
就希望周大明这次卖炭成功,能再买一头,减轻它的负担。
这些酸菜咸菜腌萝卜,有都需要盖帘,没东西盖有东西进去了,那就坏了一坛子菜了。
这些都是用竹篾或者芦苇杆子做的,这附近没瞅见竹子,也没芦苇,手巧的妇人,直接找了筷子粗的树枝条子,撸直了,将就的编了菜坛子的盖帘。
腌菜的时候,冯氏是真的让人很惊喜。
她腌菜的手艺很好,放了一些料拌过之后的菜,还没腌就很好吃。
除了这个之外,她见着黄豆之后,居然跟周玉娇说了,她还会一个手艺,那就是大酱。
以前在娘家的时候,她娘教过她。
就是周大牛家穷又能生小子,大酱要不少盐腌,她嫁人之后没有弄过。
见到买了不少黄豆回来,她就跟周玉娇提了。
周玉娇简直跟看宝藏一样看冯氏。
这妇人,看着腼腆害羞,没想到还藏了这么多手艺。
大酱她吃过,无论是直接蘸酱菜,还是做菜都好吃。
随即给冯氏拨了一百斤黄豆,让她自己看着这么弄。
冯氏就带了两个闺女,还有三个妇人忙活起来。
其实其他人不知道大酱是个什么玩意,但是娇娇说好,她们就跟着做。
被集体利益洗脑了之后,他们现在就明白,听话好好干活,有的是他们的好处。
妇人这边,腌菜做酱忙得脚丫子朝天。
几岁的小孩子,旁的活做不了,直接被分配了去薅干草回来。
能用的,直接用来编草席,不能用的,还能放到灶台边上引火。
反正出去玩,就不准空手回来的。
几根柴火都要往回给捡了。
八到十三岁年龄段的男娃,全都被赶去捡柴火,烧窑要柴火,他们过冬也要烧柴火,反正柴火是有多少捡多少。
稍微大点的姑娘们,手也不停,编草席。
五间能住的屋子,都垒了炕了。
为了能住更多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