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元末之逐鹿中原> 第一百三十五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三十五章(1 / 2)

汉国 武昌

汉帝陈友谅半躺在龙床上,一边揉着紧皱的眉心,一边听底下的人陈述。

下面只站着一个人,就是老头李镜明。

“……陛下,长安已经发来奏章,说万事俱备,只待陛下发令了。”李镜明刚刚念完一个奏章,就又从袖中掏出一个,一边说一边呈给了上面的汉帝。

“我们这里准备得如何了?”汉帝没有去接,只是挥了挥手,示意李镜明自己处理。

“也都准备妥当了,将士们严阵以待,粮草辎重也在今早率先派出去了,足够我们这一路将士支撑两个月。”

“只有两个月么?”汉帝有些不满意地问。

“禀陛下,这个季节,能凑上这么些粮草已经不易了。”李镜明无奈地说。

“……只要你能打赢,哪怕不带粮草都行。”

李镜明听了这话也很无奈,这次一战可以说事关大汉存亡,所以汉帝特意命他随军出征,力求万无一失。可他已经十余年没有亲临战场,上一次看到真刀真枪还是和朱元璋打的时候,对于这一重任也颇感压力。

“其他国有什么反应吗?”汉帝又问。

“我们筹备期间一切保密,暂时还没有收到其他方面的消息。”

“秦王他……可有什么动静?”

“毫无反应,一切都是顾天行在办,所有军政大事都没有经过秦王之手。顾天行的为人老臣清楚,绝对没问题。”李镜明抬起头,用仅剩的一只眼看向汉帝,如实禀报道。

“那就好……只要他不出问题,其他王也都翻不起多大的风浪。”汉帝紧皱的眉头终于放松了一些。

他当初称帝时为了褒奖众将、荫蔽家族,将不少人封了王,但如今还没过多少年,状况就越来越糟糕,那些个王一旦有了些权势,便一个接一个的不老实起来,变得蠢蠢欲动,开始窥伺起自己皇帝的位置。这一点和元廷中的矛盾很相似,这两个针锋相对的国家,在国内竟面临着如出一辙的问题。

此外汉军由于过高的军饷待遇,在军费上一直难以承担重负,只有用最快的速度实现统一大业才是出路,否则就面临崩溃。

对此朝廷的应对方法就是先趁着冬季,所有人放松警惕的时候,以雷霆万钧之势攻下川蜀,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巩固自己的权威,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国内权力的纷争,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等明年开春,再集中精力解决其他国家。

“进军时间就由你来决定吧!若是拿下川蜀,你便是大汉第一功臣!”汉帝对李镜明的能力和忠心都百分百的信任,他自觉在军事上远不如李镜明,所以相关的战略问题都交给这位独眼老头处理。

“臣,遵旨!”李镜明说罢,跪下磕了一头,就此告退。

不过他心中却对“第一功臣”这一名号感到不寒而栗。

功劳太大就意味着被猜忌,当初的秦王,不也是所谓的“第一功臣”吗……

-------------------------------------

益州 蜀王府

“君上!有前方线报,称雍州正在集结兵力!动向不明。”一位名叫马隆的谋士急匆匆赶到府上,向蜀王禀报。

“雍州?应该是要跟蒙古人算总账吧……”蜀王明玉珍正聚精会神的逗着笼中一只珍惜的鸟雀,对这个消息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反应。

“君上!”马隆见蜀王不紧不慢的样子,更急了,忙说:“如今已近隆冬,大国相争费时费力,怎会选择如此时机?君上也应该早做准备,至少在边境上多安排些兵马,有利无害呀!”

“哼,打蒙古人费时费力,打我蜀地就能轻松吗?只要他们敢动心思,本王便让他们有来无回!”

“是啊君上,所以应该早做准备,以防不测!”马隆虽对蜀王的盲目自信有些无奈,但还是附和着劝道。

马隆是蜀王帐下第一谋士,向来以缜密的心思著称,据他自己说,他是蜀地世家大族马氏的后裔,三国时的马谡马良都是出自这一士族,如今虽然没落了不少,但还是有着不小的影响力。蒙古人统治蜀地时,他们这一支没人愿意出仕为之效力,便隐居深山,直到蒙古人被赶走后,这才重新出山。不管他说的是不是真的,都掩盖不了他是难得的人才这一点。

蜀王可能也是被他纠缠的烦了,便不耐烦的应付道:“那便全交予你了,你想调多少兵,便去调吧!反正也是白忙活……”

马隆见目的达到,松了一口气,拜谢后退了出去,开始思索起了兵力分配的问题。

-------------------------------------

此时的宋仪,正随着汉军中的其他五千弓兵一起,在进行战前的“培训”。

由于这批弓兵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是临时征召的,人选也是从士兵中选了一批比较壮实的,所以真正会使用弓箭的并不多,为了战争中不掉链子,所有弓兵就被组织起来,进行为期两天的训练,负责教授的基本都是一些老兵,每个老兵教官都负责着几十个人。

宋仪此时一边打着呵欠一边欣赏前面的那位老兵班门弄斧,因为这位教官教的东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