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提议真是太合孙处长的心意了。
他站了起来,满脸笑容:“小陶啊,之前对你不太了解,有一点误会,你也别介意。”
这就算是道歉了。领导这样低声下气地示好,陶乐必须稳稳地接住:
“孙处长,您说到哪里去了,我自入院以来就蒙您关照,以后也要继续请您多多教导。”
“哈哈哈哈!”孙处长大笑起来,用手指点着陶乐:“你这小小年纪,怎么就学得油嘴滑舌的!”
“行,你的建议我知道了,稍后就跟戴夫教授商量一下,有结果再通知你!”
陶乐回到儿科,刚要进门诊二诊室的门,就被匆匆跑来的谢宝树拖走了。
“你上周代班时看的那个病人,检查结果全出来了,刚刚回来复诊。”他一边走一边说:
“只是小陶啊,你给人家怎么做了那么多检查,我看光报告单就一大叠。”
原来是上次那个过度惊吓反应症的患儿。
陶乐就点点头:“谢哥你看过我写的病历了吗?这些检查都是很必要的。”
她没把事情都推到刘萍身上。这样做一次两次可以,久了就会让人觉得担不起事。
“我看了,你怀疑是什么过度惊吓反应症。这事要怎么确诊呀?别的不说,基因检测报告你会解读吗?”
陶乐就微微一笑。上大学的时候她的《分子生物学》一科学得就不错,而且她自己对其中的基因表达与调控相关内容,也非常感兴趣。
虽然这么多年接触不多有点生疏了,但只是解读几份报告却没有问题。
都在一个科室,儿科门诊和儿保门诊,也就隔着十多米长的走廊,转眼就到了。
患儿的母亲见了陶乐,立马就站起来了。
“陶大夫,孩子和我们都检查完了,这几天可把我们忙叨坏了。”
她递上厚厚的一叠图文资料:“你给好好看看,孩子到底是什么问题。”
陶乐接过来,一张张审阅过去,果然除了基因检测之外,其他所有指标和检查都是正常的。
“挺好的,完美地排除了其他疾病。”陶乐淡定地将厚厚的检查结果放在一旁,开始认真翻看三本基因检测报告。
患儿的母亲连大气都没敢出,静静地坐在一旁等着陶乐,屋里一时只剩下刷刷的翻阅声。
陶乐看得很快。不过几分钟,她就停了下来,将三份报告并在一起,让谢宝树来看。
谢宝树认真地放眼过去一看,顿时觉得自己的脑袋涨大了一整圈。
这都是些什么玩意儿啊,乌泱乌泱地堆在一起,就算陶乐用手圈画出重点,他也依然看不明白。
其实也不怪他,一般医大的儿科专业,都不开《分子生物学》这门课。
每个正常人都有六十组左右的基因突变,患儿也不例外。
但这个患儿的一组甘氨酸受体α1亚基,存在复杂合子突变,造成了神经传递系统异常。
简单地说,就是父与母各自的一个看起来很正常的基因,遗传到孩子身上结合起来,然后就突变了,导致了这个病。
谢宝树的眉头都快拧成川字了,陶乐也看明白了他是真没看懂。
患儿家属还在眼前呢,陶乐自然不能让谢哥掉面儿。
她也不卖关子,直接说道:“家属你也过来看一看。问题已经很清楚了。”
陶乐尽可能用浅显的语言,为患儿的母亲解释了一番。
看得出来,她比谢宝树还不如,完全是一头雾水。
听不懂没关系,只要知道怎么遵医嘱吃药就行。
“陶大夫,这基因有病,就是胎里带来的呗?”患儿的母亲担心极了。
“可以这么说。”陶乐点头。
“哎,我可怜的儿呀,你的命怎么就这么苦?”
母亲立马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说:“查来查去,结果是个胎里病,还是治不好啊!”
陶乐赶紧阻止了她:“家属,你别激动啊,谁说这病治不好了?”
“都是刻在基因里的东西,哪能治好?”患儿母亲哭得更响了。
陶乐是又好气又好笑。
“别的基因病可能难治,这个却能治,也好治。”
她说话的时候已经把药开好了:“按我写的剂量和方法服药,吃完了再过来开,最多半年时间,就能完全治愈了。”
患儿母亲的泪水忽然就凝在眼眶里:“陶大夫,你说的是真的?不用住院,打吊针,做电疗理疗,只吃药就行?”
“我是大夫,肯定不能骗你。”陶乐的声音很沉稳,莫名地给人以信心。
患儿的母亲出了门,直接就到了门诊旁边的缴费窗口,把单子递进去。
“16块钱。”收费的小姑娘说道。
那位母亲就愣了一下:“是不是算错了,怎么才这么点儿钱?”
“就开了一瓶药,这药本来就很便宜。”
患儿母亲付了费,去西药窗口取了药,果然就是一个塑料小瓶,上面写着五个字“氯硝西泮片”。
“一瓶一百片,统共16块钱。这真的能有效?”
患者母亲拿了药看了半天,还是装进了包里,半信半信地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