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意一昭告之后,萧钰就忙开了。
为了方便孩子们就近读书,萧钰派了四拨人分别在京城的东西南北方向设点接受百姓的报名。
至于城中为什么没有设,那是因为住在京城正中心的,非富即贵,而且城中已经有好几家学馆,再设的话,资源利用率不高。
短短七日的功夫,就有五百多个孩子报名,最低年龄六岁,最大年龄十五岁,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也有街头行乞的乞丐,一个个衣着褴褛却也难挡他们读书的决心。
读书不要钱,为什么不读书,读了书说不定就能改变乞讨的命运,往后就可以不用在行乞了。
这么好的机会,为什么不去读!
五百多个孩子,分别对应登记了姓名、年龄、性别、父母姓名、家庭住址,然后按照就近地址给他们安排学馆,又按照年龄相仿的原则,给这群孩子分班,这样一梳理下来,又日夜不休地花了两天两夜的功夫。
确定了学馆学生的数量,那就是重新规整下现有房屋的布局了。
爱民学馆用的都是现有的房屋,把每间屋子改成教室,配齐了桌椅板凳书籍笔墨纸砚,还有学生的食堂宿舍,一律免费,这些钱,全部都是国库拨付资金。
孩子们有书
读,有学上,还有饭吃有地方睡,不用掏一分钱的腰包,这种待遇,整个大越史上前所未有。
几家欢喜,就有几家愁。
萧钰大刀阔斧的改革,究竟动了谁的蛋糕,看看景轩帝案桌上那一擂厚厚的弹劾书,就知道,萧钰得罪的人,不少。
万城盯着那擂厚厚的折子,高得就连景轩帝的头都看不见了,不由得咂舌抿唇:这项措施,是有多少人反对啊!这大概数数,都有三十多本,啧啧,朝堂上就有三十个多位官员反对萧钰,这萧钰是以一敌三十啊,他打得过吗?
“万城,来来来,替朕翻翻看,有哪些人哪些地方给上了弹劾萧钰的折子。”景轩帝翻了两本就不愿意再翻了,直接让万城接手。
万城连忙应诺,领着小太监万全把那三十多本折子全部搬了下来,一页一页地对照,忙活了两盏茶的功夫,终于差不多把所有都给核完了。
“秉皇上,奴婢都核完了。”万城拿了一张纸,递给了景轩帝:“一共是三十八张折子,都是弹劾萧大人建爱民学馆的。”他一一将地方唱出来,可景轩帝听了两个就不愿意听了,“你跟朕说说,有哪些地方没上折子。”
哪些地方没上折子?
万城脑瓜子一转,眼睛一目
十行,立马就有了答案:“秉皇上,内阁没上折子。”
景轩帝大手一挥:“那就调萧钰去内阁吧。”
万城大吃一惊,他心底有一个疑问,却不敢多嘴,“是。”
景轩帝此时摩挲了下下颌,说道:“任命萧钰为内阁次辅,同时兼任国子监祭酒。”
萧钰现在是正三品,而他去内阁次辅也并不是升迁,国子监祭酒更只是个从四品官,可景轩帝的这一决定,却让万城心里如万马奔腾、惊涛骇浪。
并没有升迁,可是这种安排,却比升迁还让人惊叹。
萧钰从翰林院去了吏部,然后又从吏部直接一只脚进了内阁,还直接任了内阁次辅,若不是亲信萧钰,景轩帝怎么会将一个才任期不满五年的人调入内阁,还直接任了次辅呢!
万城不敢怠慢,连忙拟了旨意,景轩帝过目盖印之后,万城黑灯瞎火地就出了宫,宣旨去了。
他刚开始去的是萧府,可却没碰到人,万城又马不停蹄赶往了长公主府,听说万公公来宣旨,这还大半夜的来宣,长公主心里隐隐有不好的预感,可等圣旨一念完,长公主都惊呆了。
这是今上的旨意?怎么会错呢,黄澄澄的圣旨上头写着,长公主拉着万城往一旁去了:“今上为
何突然下旨?还是这样的安排。”
万城毕恭毕敬地回道:“回长公主的话,今上器重萧大人呢,如今让他兼任国子监祭酒,就是想让萧大人把爱民学馆发扬光大呢。至于为何会去内阁,这其实也是阴差阳错,三十八本弹劾萧大人折子,唯独没有内阁的,于是今上便调萧大人去了内阁。”
这倒是景轩帝的作风。
山不就我,我就靠水。
万城说完话,拜别长公主等人,便快马加鞭的赶回宫里头来,终于赶在关城门的时候进了宫。
万全就等在宫门口,见万城等人跑得鸡飞狗跳,嘟囔了一句:“明儿个宣旨不也一样嘛,非要这半夜三更地去。”
万城斜睨了眼万全,万全吓得连忙闭嘴:“公公,小的也只是心疼您。您看这一路跑的,都累坏了。”
万城呵呵笑:“这才跑得值嘛。”
“跑得值?什么意思?”
“若是明日宣旨,这有些人得了消息说不定再奏上来三十八本四十八本折子来,可现在宣了,这些人哪里还有机会?今上金口玉言,从不反悔,这群人就算再想要上折子,那也是给自己找麻烦。你且等着吧,明日虽然还会有不怕死的上折子,可那毕竟是少数,今夜,怕是有不少的人憋着
一肚子气,睡不着呢。哼,三十八本折子,亏这些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