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之后,杨云清很自觉的把自己昨日做的几篇文章拿出来,递给夫子批改。
杨云清虽然天分很高,学的很快,但因为现在杨云清才开始学做文章没多久,但还是没有确定自己本经,而历来五经之中,治各个经的人数也都差不多,杨云清一时也没有确定自己以后要治哪经,只能暂时先学着,之后看自己的天分再定。所以现在夫子在五经之中,都给他析出了几个句子为题,让他回去作文章。
现在作文章答题也是有严格限制的,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这也就是俗称的八股文。虽然按照后世的思想来看,这种题材格式有束缚人的思想的嫌疑,但不可否认,历年科举考试中,都有文章写得十分出彩的人物。
张夫子慢慢的给杨云清的文章批改,上面用朱笔圈画了不少痕迹。批改完,张夫子才开始说道:“这几篇文章,你的破题与承题之间,写得还有些毛病,这里必须用简短的两句话点名题目,承题要把破题中没有讲明白的继续写明白,不可太过拖沓。这几篇文章文笔还有些稚嫩,不过也有可取之处的,好歹没有犯上为了追求语句排偶,就放弃了文章的含义,刻意扭曲的毛病。”
下面张夫子又就这些给杨云清举了些例子,讲了很长一段时间才让他下去。
杨云清听得意犹未尽,感觉就像是醍醐灌顶一般。不过这也让他明白了有一个老师的重要性,就像张夫子,他是经历过科举考试的,虽然止步于乡试,但是自己本身就有着多年的经验,文章不知作了有多少,看着学生的文章,很快就能一针见血找出不足。不然光靠杨云清自己一个人琢磨,看着文章也不清楚自己哪里还有问题,很容易就会陷入误区中走不出来。
杨云清自己家中还算是富户了,读书资源也就比普通百姓多上许多,再加上他自己天分也高,还有一直有夫子教导,在这个时代中就已经占据了很大优势。寒门难出状元,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缺少读书资源还有老师的原因。就像王向松,这几个月来,通过互相交流文章,杨云清与他也初步建立起了友谊,因此也明白了他的一些情况。
王向松作为一个农家子,他的那个村子还有周围的一些村子里,就没有几个能识字的。而他也算幸运的,因为以前祖父曾在张夫子还落魄的时候帮了一把,对他有恩,所以张夫子后来见他还有几分读书的天分,就破格收他为学生,不仅免了束脩,还让他住在家里。
若不是这样,王向松或许现在就早早地下了地,过着与父辈相同的日子。但就算是如此的,他这几年读书的各项开支对他家来说也是不菲,家中日子过得十分紧张。因此,他比任何人都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他知道只有通过读书科举这一条路,才能改变自己的人生,让家里过上好日子。
所以在这个私塾里,王向松可以说是最刻苦的,这也让杨云清想起来刚认识王向松时,他一边走路一边看书的场景。
虽然内心在感慨,但是杨云清手上却不停,迅速的把那几篇文章又重新写了一遍,这样一个中午很快就过去了。
中午散学的时候,李高朗高兴的收拾好东西跑到他的身边说道:“诶,我昨天就听说了你家的小吃铺又有了新的吃食,我今天要去尝尝,你去不去”
第18章 矛盾 杨云清他本来就打算中午散学后……
杨云清他本来就打算中午散学后去看看今日的情况,因而听完李高朗的提议后,欣然回道:“行,那我们现在就去,我先收拾一下东西。”
“行。”
六月的天气很热,路上他们尽量挑有阴凉的地方走着,但尽管如此,一会下来,身上还是出了一些汗。
李高朗有些气喘,但是出于话痨本性,他还是忍不住一边走一边找杨云清搭话。
“你知道吗?自从你家开了这个小吃铺推出这么多新鲜吃食后,我就隔三差五来,特别是奶茶,我还得每次都要给我娘带一份回去,现在好了,你家又开了那个悠然居,听说还只接待女客,这下我娘她该高兴死了!”
“嗯,那边今天就开业了,伯母若是去的话,肯定喜欢。”杨云清路上一边和李高朗答话,一边在内心里吐槽现在的天气。作为一个古代人,夏天实在是太热了,他现在好怀念他的T恤和短裤,也好怀念他别墅中那个大泳池!可惜在现在,啥都没有!
走了一会,他们终于到了杨氏小吃铺。此时铺子里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给我来五串烤羊肉,五串腰子,再来五串炸茄子和一碗啤酒。”一个客人坐下高声说道。
“好嘞,客官您要冰啤酒还是常温的?冰的要加一文钱。”
“那给我来冰的吧!”
“好嘞!您的东西马上就好,一共三十六文钱。”等接过钱后,伙计迅速进去把客人点的东西端了过来。
而另一边,可以说是杨氏小吃铺忠实食客的韩二少爷刚刚吃完烤肉,喝完最后一口啤酒,没有形象地打了个饱嗝,坐在位子上懒懒地说道:“再给我来一份水果拼盘、一碗葡萄刨冰还有一份冰激凌。”
因为这个韩二少爷经常来店里,每次都是大手笔,所以店里的伙计早就记住了他,只是此时听他说完,也只能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