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长江行第一集> 长江行第37 集江海内陆港,千年宜宾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长江行第37 集江海内陆港,千年宜宾城(2 / 2)

学院中央电视台长江行摄制组再次实地探测考察明确长江起点后,长江水系及其各支流流程就变得清晰了。’记者叶雨与张老师在宜宾城中地标广场,看见有石刻长江中下游自宜宾起流经的省市港口直到上海东海太平洋的路线图,全部约2800km的流程。长江在宜宾境内流经翠屏区,南溪区,长宁县和江安县,叙州县版图,沿途地形以山峦田野江河湖泊为主,先后接纳宜宾境内山系间各溪河水系成江,直奔东海太平洋而去。宜宾港是长江中游,水路陆路交通枢纽。民间流传一句古话叫‘搬不完的昭通填不满的叙府【叙府是宜宾城的旧称】’可见当时长江水运的繁忙,昭通与宜宾城市的密切关系。那时宜宾市有六大渡口,八大船帮,可见当年宜宾作为水路陆路交通货物中转站码头的物流地位。记者叶雨与张光金一起来到岷江大桥下的一个古渡口。张老师对记者讲‘那时这里还没有建设这座岷江大桥。1950年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也是用轮船载汽车过岷江的渡口。以前每当夏季洪水来临,渡口淹没,汽车也不能通行。后来1980年才陆续建了三座岷江大桥,一座钢筋水泥铁路桥两座石拱大桥,张光金为记者展示了当年他拍摄的岷江大桥通车时万民踩桥的黑白老照片。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宜宾最宽的岷江大桥1998年与原来的一座石拱大桥合并建了一座合二为一的双向六车道公路长江大桥。在不远处还能看见近些年建的钢筋水泥大桥。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七十多年间宜宾城分别在长江岷江上建了13座桥梁,它们是向家坝长江大桥,潼关公铁长江大桥,普和长江大桥,马鸣溪长江大桥,天池长江大桥,长江一桥,江安长江大桥,南溪长江大桥,戎州长江大桥,中坝长江大桥,盐坪坝长江大桥,临港长江大桥,江安长江二桥,南门长江大桥,仙源长江大桥,岷江一桥岷江二桥。宜宾市的桥梁建设交通发展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全球科技的进步,国家的力量。从木船摆渡的渡口到石砌石拱桥再到钢筋水泥大桥,也见证了宜宾交通路桥建设70年的发展变迁。记者与张老师一起从古渡口来到城中白塔山,这里可以俯瞰宜宾市全貌。长江,岷江,清波静流穿越流淌在两江三岸高楼林立的城市之间。张老师对记者讲‘宜宾城区从1980年改革开放前的18k㎡约10万人发展到如今的135k㎡城区建设,约120万城市居民的繁华景象。我用相机记录了宜宾城从1970年~2016年城市发展变迁的步步历程。如今我又用上了航拍摄像机手机记录讲述传播着宜宾市更大发展。’记者叶雨告别张光金老师来到大观楼城门早餐一条街与宜宾市烹饪美食家协会毛四春师傅一起走访宜宾的特色美食,曹祉清老板的宜宾燃面百年老店。毛四春对记者讲‘宜宾燃面因光绪年间宜宾码头搬运工多,生意兴隆,有天夜里无灯火照明老板急中生智用面条点燃做灯芯照店经营满足了食客,后来人们就把这种能点燃的面条叫做燃面。宜宾燃面特别之处在于放碱揉捏,做工筋道,芝麻花生,黄豆酱油,香炒豆面,黑桃茴香,姜蒜花椒,佐料丰富,油辣鲜香,面汤分离,软绵可口,闻名全国。‘宜宾吃碗面,成都闻着香’。1997年宜宾燃面被列入宜宾饮食文化品牌名录,令人深思遐想‘宜宾因面燃,面因宜宾香’。告别曹祉清师傅,记者又在翠屏区文化馆馆长赖维君带领下来到旧州小学走访一位面塑工艺品传承民间艺人李烈光。赖馆长对记者讲‘宜宾面塑是一种可以同天津的泥人张,云南的铜器,意大利的玉雕相媲美的古老的民间文化艺术形式。它以民间容易得来的面粉作为原材料,经过调色揉捏造型,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讲述民间故事传播正能量。这是一种同绘画,歌舞相类似的娱悦人心的文化娱乐形式之一。李烈光老人今年90岁有多年制作面塑工艺品出售的经历,他的作品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形象逼真,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色彩丰富,有很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慑人魂魄的力量。宜宾面塑是宜宾市各中小学艺术课内容之一。’旧州小学美术老师牟亚莉对记者讲‘面塑与泥塑,木雕,木偶,皮影戏,石刻,玉雕相似都是通过动手玩耍揉捏制作塑造或动物人物,或花草鱼虫,融入作者喜怒忧愁思想感情,形成一定色彩造型的作品,传播影响,激励启蒙学生灵巧心思,激发想象力,培养手脑合动能力的艺术形式。面团因其柔软卫生,光滑细腻,调色容易,捏造轻巧倍受小学生的喜欢。’当天李烈光老人向记者展示了他的‘千里送京娘’‘姜太公钓鱼’‘铡美案’‘七仙女下凡’‘梁山伯与祝英台’等面塑人物故事,是一定时代,一定社会现象的反应,给人穿越时空的艺术震撼力量。下一集长江行摄制组记者叶雨继续在四川省宜宾市境内走访。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