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长江行第一集> 长江行第八集山水情歌鱼通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长江行第八集山水情歌鱼通镇(1 / 1)

长江行第八集山水情歌鱼通镇上一集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长江行摄制组记者尹拉娜沿350国道在四川省甘孜市石渠县白玉县,丹巴县选择走访了部分乡镇村社的生态农业建设和村民生活的情况。本集长江行摄制组记者尹拉娜继续沿350国道来到四川省甘孜市康定县境内走访。康定县位于长江支流大渡河发源山系,邛崃山脉和贡嘎雪山之间的山口河谷地带,川藏公路必经地,汉,藏,羌族多元人文艺术经济商贸交通信息交汇地。康定县城位于雅拉河与折多河交汇处,千年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康定县区划面积约1.2万k㎡,人口约13.5万。主要景点有贡嘎雪山,木格措湖,跑马山,新都桥和塔公草原。交通有川藏公路350国道,大渡河水运和康定机场。康定县政府驻炉城街道茶马路一号。现任县委书记邓立军,县长颜磊。全县由炉城,新都桥,鱼通,金汤,沙德,塔公,雅拉,时济,麦崩,三合,孔玉,贡嘎山各乡镇组成。其中本次摄制组走访的康定县鱼通镇是由原前溪乡舍联乡合并而来。鱼通镇与麦崩乡,姑咱乡相邻,距康定城区47km,人口约3000人。由慕舍,日央,厂马,含泥,敏千各村组成。1947年唱红全国的川西高原传统民歌《康定情歌》里的康定就是四川省甘孜市康定县。2019年7月10日,长江行摄制组记者尹拉娜与四川民族学院教授张筠,康定县委宣传部樊觅一起来到四川省甘孜市康定县鱼通镇场马村走访。张筠对记者讲‘鱼通镇名是藏语‘缠白头帕的人’音译而来。鱼通镇区划面积214平方千米,人口约2600人,位于川藏公路350国道旁。由鱼通镇,麦崩乡,姑咱镇三镇共同组建的云柏藏家乡村旅游风景区是2018年四川省甘孜市政府花巨资打造的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旅游示范区项目之一。记者这次在景区主要走访了慕舍,场马,汉昵三个村。在场马村欣赏了当地民间艺人杨国清带领的草狮舞表演。杨国清对记者讲‘以前山里人道路不通,信息不畅,人们为了排解心中的寂寞空虚就想到了用麻草布竹编扎成狮子聚会娱乐,就像传统的龙灯表演。在藏族人心里狮子是智慧漂亮勇猛力量的神兽,是幸福财富平安吉祥的动物,是邛崃山脉和大渡河灵秀山水的象征。’告别杨国清记者在场马村又走访了村民张凯珍。张凯珍对记者讲‘我家旁边的这棵百年古柏树是藏家村民世代定居的标志,也是村民心中的镇寨活宝贝,臧家祖先定居安家与大自然同生共存思想文化传承的标志。’记者离开场马村村民张凯珍又来到慕舍村张虎军家里品尝酸菜腊肉手擀面。张虎军对记者讲‘荞翻山,麦打拐,玉米馍馍经得摔。’是当地饮食文化的缩写是长江支流大渡河与贡嘎雪山,山水物产对川西高原人民体魄的打造,性格的塑造。记者与张筠樊觅一起在村子里边走边聊。樊觅对记者讲‘康定县委,县政府利用鱼通,麦崩,姑咱三个乡镇所处的350国道旁,长江支流大渡河流域以及中国青藏高原第一梯级地形向四川盆地第二梯级地形过度的特殊地理优势和藏汉人文艺术交融交流的民风民俗区域开发特色乡村旅游是振兴地方经济顺民心合民意的大举动大项目。将地方藏寨旧居整理修缮,草狮舞,锅庄舞藏语敬酒歌民族服饰等地方文艺表演形式进行音乐舞蹈的编排向南来北往的游客展示当代藏家人的精神风貌于人于己都是有益的。聊天中不知不觉来到了麦崩乡慕舍村村支书张学勇带领村民在修缮一新的藏寨民居自家院里跳锅庄舞唱敬酒歌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张支书对记者讲‘我们村有20户村民废弃的藏寨旧居改造修缮的旅店。我们原来的藏寨民居是由石块磊砌成的碉房包包坚固结实历经百年风雨依然完好无损如今用于乡村民宿旅店,既可以住人,又可以观赏山上的风景,旧屋新用。’在旅店顶层的观景平台可以观赏崇山峻岭间‘两村夹一溪’的地方民居建筑特色,一座座依山势而建的藏寨民居,独门独院的藏家别墅,在冬日阳光下披上了金色的纱巾与青山云雾相映成一幅秀美的川西高原风景画。村民张建华对记者讲‘康定县发展云柏特色乡村旅游项目对于促进村民就业,彰显汉藏人文艺术交融魅力,打造川西高原特色乡村旅游品牌都是有意义的。康定县委宣传部樊觅出了一本书叫《诗画康定》从文字图片的角度向你介绍川西高原汉藏民族人文艺术,历史地理,民俗民生产生活的新风貌。当天樊觅带记者领略菩萨山贡嘎雪山,云雾缭绕,青山翠柏的美景,诗画康定果然名不虚传,迎合了中国人登高望远,喜山乐水的自然天性。康定云柏乡村特色游风景区是中华民族相互接纳,彼此学习,共同进步的唱几句。成功典范。樊觅对记者讲‘鱼通镇1972年以前烧松枝照明村民连电筒都没有见过。交通运输全是步行,肩挑背扛牛拉马驮村民要横渡长江支流大渡河都是坐牛皮筏生活极其辛苦。现在高速公路就在家门口。千年古村落连接起全国的城市乡村,迎接着南来北往的游客。今日康定人就犹如崇山峻岭间的大渡河从山沟小溪走出了大山一路汇溪纳河入长江,直到东海见到了太平洋的大世界。下一集泸定县的宜居生活将继续沿长江走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