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长江行第一集> 长江行第三集雪域高原,辽阔玉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长江行第三集雪域高原,辽阔玉树(2 / 2)

化的分枝嘎嘉洛文化发源地。记者在湖边听了藏语讲述的格萨尔王的故事。藏民族英雄格萨尔王,几百年来滋养着藏族人们的心灵,是藏文化传承久远的标志。离开治多县藏文化传承艺人文骆周记者又驱车120千米来到杂多县境内采访。同行的杂多县委宣传部长李延斌对记者讲‘青海省玉树市杂多县,区划面积3.5万k㎡,现有人口3.4万人。境内有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昂赛乡原始森林,佐清寺旅游景点。县政府驻萨呼腾镇。现任县委书记李斌,县长柴旦周。杂多县是青海省中草药虫草之乡。’记者这次来到青海省玉树市扎多县主要是为了,寻觅野生动物雪豹的踪迹。杂多县有雪豹之乡的美誉。记者跟随当地科考队成员李沛芸,她是沈阳农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走进深山寻觅雪豹的足迹来到杂多县昂赛乡在路边草地发现了一群呆萌警觉肥硕的旱獭在洞口迎接远方的来客。旱獭以吃草为生。也是棕熊和雪豹的食物。在积雪溶化时,记者还看见了白马鸡,洁白的羽毛黑头,黑尾,黄色的嘴喙群居生活。这是一种分布在四川甘孜,阿坝,凉山与青海高寒山区的珍稀禽类动物。它们也是狐狸和鹰的食物,多栖息在高山针叶林带。从杂多县昂赛乡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记者与科考队冒着云雾雨雪的天气在高山悬崖上攀爬约三小时来到海拔约4km的红石山顶,没有观察到雪豹,金钱豹的足迹,活动的迹象但检查以前安放的红外摄像视频发现了雪豹一家四口生活的场景和豹猫,猞猁,岩羊,金钱豹的身影。结束寻觅雪豹踪影之行记者从玉树市杂多县昂赛乡回到玉树市区。在当地人原译藏语音译名洛周文毛,汉语名骆週。在玉树市城区走访康巴风情街旅游景点。骆週对记者讲‘这条街车来人往有300m长,有餐馆,旅店,菜市场,畜牧产品市场,工艺品店等店铺三十多家。记者在向导带领下走进玉树市文艺中心传统民间手工艺体验馆。主要有用羊毛编织牦牛鞭,唐卡画,珠宝配饰藏香囊和手工雕刻的玛尼石藏字经文等极具藏族文化艺术传承的工艺品供游客观赏,购买或进店动手体验制作。店里有12名玉树市文化馆的藏族姑娘在经营,其中藏语音译名扎西央宗汉语名祡西给记者品尝了藏族同胞的传统小吃酸奶糖和糌粑这是当地人的早餐食品。离开玉树市城区,记者来到距市区3km外的新寨村这里是石刻藏经文玛尼石工艺品旅游景点。在村长汉语名裘真带领下,记者走访了新寨村。村长对记者讲‘我们新寨村现有508户,3459人,村民都是从事旅游服务业,农业,畜牧业为主要的经济来源。2000年以来,村里修路建桥,种树养花美化村里生产生活,生态自然环境吸引八方游客,同时向游客提供餐馆,旅店车船交通以及出售藏文化地方传统手工艺品等旅游服务。村里的藏文化旅游景点主要建有佛堂,转经堂,三百多个转经筒以及由38亿块刻有藏经文的玛尼石磊砌成的一面墙。以前是当地人信奉佛教文化艺术的藏民烧香祈福的结古寺庙,2000年以后,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开发成了藏文化旅游景点。藏文是我国西北高原青海西藏人使用的地方语言文字。由于其形音意的脱离,加之书写的刀具的困难相对于汉语和英语都不具备传情达意的优势,只能作为地方语言文字在西藏青海省境内传播当地人,当地学校以教授英汉语为主。藏文尼玛石墙是自公元1715年当地僧人嘉那活佛用刀具在石块上刻下第一块尼玛石起历经304年各朝代僧人信徒的镌刻保存累计了38亿块玛尼石砌成的。它是中国藏族文化艺术久远传承的标志。下一集壮美青海,生命之源继续长江行的走访。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