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君那小婊砸正在梳妆打扮,您可以用强大的购买率把它砸出来她们围坐在堂屋,焦急的等待着一个消息——一个能够决定景家一家人命运的消息。
景晴端坐在椅子上,姿态娴静,任谁来都挑不出个错字,这正是未来一国之母应该有的仪态,以往外面的人都言她端庄持重,虽然年纪尚幼,却已有了同龄人难得的稳重从容风范,加上她在京城贵女中出众的容貌,被陛下和皇后看重,钦点为太子元煊文的正妃,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但就是这样的景晴,在面对抄家灭族的关头上,面上也免不得多了一些往日从来不曾有过的惶恐样子。
景晴真的不知道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明明昨日她还在满心欣喜的为自己明日的大婚做着最后的准备。
未来的夫君是东宫的太子,大婚之后,景晴就是尊贵的太子妃了。
可是一夕之间,一切却都变了……
先是太子身边的死士冒死前来报信,说三皇子昨天夜里带着手下的军队冲进了启阳宫,逼圣人禅位于他,逼宫之事三皇子许是早有预谋,所以他只用了半个晚上就控制住了皇宫,死士逃出宫的时候,圣上和太子都被他扣在了启阳宫内。
三皇子成年之后就接手了其母族那边的军队,如今圣上和太子都被他控制了,这周朝的天地已然是被彻底的颠覆了。
元煊文深知自己和弟弟元君昊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自己在他手里肯定是落不着好的,所以在逼宫事件一开始的时候,就派了几个心腹趁乱去给景家报信了,带话让景家人赶紧寻找机会逃离京城。
景太傅作为太子太傅,自然是知道太子和三皇子之间的恩怨有多深,严格的说起来,这是先皇后和继后之间的恩怨。
当今圣上元启草根出生,正儿八经的泥腿子起势,靠着当时洛河水灾,纠集起来的一批难民抢了朝廷的赈灾银子起的义。
起势时元启的手下只有杂牌兵一两万,当时前朝暴君当道,酷吏横行,各地大大小小的起义军加起来能有三位数,元启的势力,在上百支的起义军里都排不上号。
不过元启有手段有谋略还豁得出,一路攻城略地,一路讨好当地的贵族,靠着联姻的手段飞快的积累了大批的钱粮,最后加上他自己不凡的手段,成了最后的赢家,带着自己的两位数的后宫,搬进了皇宫,坐上了龙椅。
现在的皇后戚皇后就是圣上起势时娶进门的发妻,当今太子也是圣上的第一个孩子,当时家乡水灾,圣上为了一口吃食,不得已扔下刚生产的妻子和
襁褓中的儿子,拿起家里的柴刀就揭竿起义了。
按理说圣上成就大业后,戚氏和其子一个当皇后,一个当太子,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可是偏偏后来圣人为了大业,又主动或者被动给自己划拉了不少的女人,其中还有泰原望族的李氏嫡女。
李氏嫡女带着十万大军的陪嫁嫁给了当时还是草根的圣上,圣上更是靠着李氏得到了李氏一族的鼎力相助,四处征战五年之后,终于成就了霸业,成为了周朝最尊贵的人。
李氏一族自诩自家为周朝立下了汗马功劳,自家的嫡女本来就是金枝玉叶,嫁给圣人后更是接连生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自然是没有要屈居于戚氏这个农妇之下的道理。
开国之后,朝内的官员为了立后的事情也是吵翻了天,贵族支持李氏为后,声称李氏一族对新朝的付出有目共睹,李氏还诞有二皇子、三皇子两位皇嗣,加上李氏的父兄还在边关守卫着大周朝的安稳,这皇后的位置应当是她的。
保守派支持戚氏为后,戚氏是原配,又育有大皇子,她才是正统,李氏确实付出了许多,不过这嫡庶之分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规矩可不能乱,让李氏女当个副后也不算是辱没她。
最后两派争辩结果是贵族一派胜利了,新国建立之初,一切都很敏感,哪怕尊贵如圣上本人,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去和贵族们较力,这些贵族们一旦反噬,所引起的后果是不可估量的。
最后李氏如愿当上了皇后,戚氏为皇贵妃,不过李氏这皇后只当了六年,就因为急病逝世了,之后戚氏被改立为皇后,她的儿子元煊文也被圣人下旨立为了太子。
李氏当了六年的皇后,皇上都没有立她的两个儿子为太子,她这一死,皇上就立了戚氏的儿子为太子,这京城里的贵族自然是不赞同的。
不过当时已经不是圣人刚立国的时候了,这六年里,圣人凭借着自己的铁血手腕,收拢了朝中大部分的势力,朝中官员也多换成了他亲手提拔起来的寒门贵子,所以他不再似从前那般受制于这些贵族。
圣人下手处理掉了两家闹腾得最欢的名门望族后,贵族们彻底的老实了,他们深切的明白了,现在的圣人已经成长成了一头雄狮,不再受他们的桎梏了。
最后大皇子当上了太子,二皇子和三皇子被圣人派去镇守边关,去年二皇子战死在了边关,二、三皇子舅舅、李氏二郎也因为强抢民女、侵占他人田产、酒后杀人等罪名被圣人斩了头。
李氏二郎的事情出来之后,人人都在议论,说泰原李氏受此打击,加上圣上有意无意的打压,再也难现昔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