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情况一直持续了大半个月,褐军的脚步才渐渐慢了下来。
越往北,压力就越大。
听到这些消息时,燕三郎一行已经身在卫国的都城盛邑。
曲云河一声感叹:“茅定胜的胆子可真不小,敢将整个芦花城当作诱饵。”
“廖浮山身经十余战,若是诱饵份量不够,怎能引他上钩?”话是这样说,贺小鸢心下也对褐军有所改观。从前她和茅定胜只有一两面之缘,只当这人是寻常异士,运气好才拉拔一帮兄弟起义;她对褐军只存着利用的心思,希望借它拖慢卫国侵攸的脚步,并未以为这群乌合之众可成什么气候。
现在看来,褐军能守住凤崃山长达半年之久,自有其理。
若是廖浮山见好就收,不中圈套,那么茅定胜就要赔上一个芦花城。战略上会令整个凤崃山都陷入被动;可是打掉了卫军主力,茅定胜就获得了北上的重大转机,再也不用困守于芦花城之后。
富贵险中求。
她轻哼一声:“好赌成性的,都是疯子。”
曲云河抚着下巴:“茅定胜所图甚大,莫不是想称王?”
世间过去一百年,人的本性却没有变。
凤崃山人起义的初衷只为反抗横征暴敛,争取安稳日子,原本据山川之险负隅顽抗,也能挺住很长一段时间,过去这大半年就是证明。可是茅定胜走出凤崃山了,一路向北。
这就说明,他有野心。
燕三郎忽然道:“不管他想不想称王,都要向往北打,这是骑虎难下。”
无论褐军采取什么策略,卫廷都不会坐视自己地界上出现这么一个反抗政权,必定要派军把它打压下去。
第419章 又着了她的道儿
从褐军揭竿而起那一天,它就只有两种结局:要么在对抗中生存,要么战败而亡。
如果他是茅定胜,与其死守凤崃山等着廷军来攻,还不如主动北上,谱写第三种可能的结局:称王定江山。
贺小鸢看他一眼,目光意外。
这些道理,褐军里的成年人都未必能懂,他一个十四岁的少年却看得透彻。
背后传来一声猫叫,实则是千岁一声冷笑:“有雄图不假,那也要有能相匹配的大略,否则——”
“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故事,我看过太多了。”她悠悠道。
尽管通关速度很快,八个城门依旧大排长队,显示出盛邑的繁忙来。
三人手握武备令,有优先通关权,可以在其他人羡慕的目光中走进大卫国的都城——盛邑。
房屋鳞次栉比,街道四通八达,不过年也不过节,却到处人头攒动。燕三郎刚走进来,就知道这是繁华之地,道路修得可容八车并驾,比绝大多数城池都要宽敞,他们却只能跟着人群往前小步移动。
盛邑的生机与活力,在燕三郎走过的城市里只有云城可堪比较,春明城还差得远。
并且别处是山上建城,盛邑却是城中有山,将一整座山都包裹起来。
山高百余丈,延绵起伏,不高耸不突兀,但是清灵隽秀。燕三郎进城走上几步,抬头就能望见山上白雪皑皑,其中却有华美宫阙星罗棋布,红墙黑瓦。
最高的几座宫殿,顶着金盖头。
站在那上头远眺山河,一定会有俯视人间、众生渺小的感觉吧?
那是当年的靖国女皇、现在的卫王能体会的感受。
站在主街,望着人来人往、倾听车水马龙,曲云河深深吸了一口气,喃喃道:“我回来了。”
转眼百年,他终于又站在了这座都城,这片土地上。
他声音极低,几乎只有自己听见,但燕三郎还是从他目光流露的深情看出一点端倪。靖国都城的规划非常完备,也没有毁于战火,因此盛邑几乎是原版承袭靖都,除了小修小补之外,并没有作很大改动。
甚至几人脚下这条长街,曲云河在百年之前就不知走过了多少遍。
近乡情怯,他的眼角可疑地红了。
贺小鸢一转头望见,怀疑道:“你怎了?”
“没什么。”曲云河的异样转眼即逝,揉了揉眼,“有砂子。”
“先找落脚之处。”
他们先去客栈投宿一晚。次晨起身,贺小鸢就不见了。
燕三郎也不着急,背上白猫就出去逛街。
不算来往商贾和务工者,盛邑常住人口超过九十万,是卫国第一大城。即便这个国家两头开战,可战争的阴影也没有笼罩这座城市。
百姓安居乐业,商贸旺盛发达。燕三郎行走其中,仿佛又回到了云城。
他抚了抚东张西望的白猫:“这里和沿途所见,真有天壤之别。”
盛邑的繁华,对比他一路走来见到的破败萧条,仿佛这是两个卫国。
“这是集全国之力供养的都城,其他地方能和它相提并论么?”白猫望向山上的宫殿,“只一个王宫,就能养活无数人。”
住在宫里的人也要吃喝拉撒,盛邑里有无数人为天耀宫的庞大需求提供服务,靠它吃饭。
她懒洋洋道:“百年前的靖国都城可比现在要繁华几倍不止,可惜你不曾亲见。”
燕三郎嗯了一声,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