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御说定了盟约,却不遵守。会盟的时候他就不顾大局,想争权。之后,又擅自离开。再后来,结盟国的诸侯出兵,请了他,他从来不参加。”
宁戚笑道:“宋公这是不合诸侯嘛。但是,假若他合了呢?”
齐桓公说:“那就另当别论了,合而同之,我们当然就不打他了。”
宁戚说:“主公奉天王之命联合诸侯,为的是主张正义,所以应该先礼后兵。臣愿意先往宋国游说,劝宋公求和。主公看可行吗?”
齐桓公说:“宁大夫要是能说动宋公,我就不出兵。”
管仲听说宁戚要去做说客,对齐桓公说:“他如果就这么去,肯定弄不成事。咱们应该准备两手。他当他的说客。我们这边该调集兵马,还继续调集。文攻需武备。有了兵马跟进,方可保宁大夫成功。”
齐桓公以为然。
第二日,宁戚领了节杖、车马。临行前,管仲来送行,他把昨日给齐桓公说的话给宁戚说了一遍。
宁戚一拍脑袋说:“哎呀,幸亏有管相国,我自贪功,竟忽略了这一层。管相高明啊。”说完,双方道别。宁戚带着随从出发了。
几天后,他们到了宋国。
宁戚见到宋公御说第一句话便说:“宋国危矣。”
宋公御说一惊,问:“宁大夫为何出此危言?”
宁戚说:“如今天下大乱。上面是天子失势;下面是诸侯们一片混战。谋君篡位之事,屡出于各国之中。君主们各个操心,以求富国强兵。齐侯奉诏行事,联合诸侯,会盟北杏,确立宋公您的地位。然而,宋公却不辞而别,深夜离去。这件事情,说小点,是没把同盟诸侯们放在眼里,说大点就是没把天子放在眼中。现在,天子将御驾亲征,率八国大军前来问罪。名正言顺,势不可挡。倘若宋公欲战,那就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可谓是,于智不明也,于理不通矣。外臣宁戚,素闻宋公贤明。试看当前形势,于情于理,于利于弊,皆不宜宋公之战。请宋公三思。”
宁戚滔滔不绝的说了一通,宋公御说越听越觉得有道理,他不住点头。等宁戚说完,宋公御说问:“宁大夫既知利害。请问,你有什么办法?”
宁戚说:“依外臣之见。宋公可备些礼物,向天子赔罪,再向齐国等诸侯表个诚意。到时候自然有人帮你说话。只要天子宽恕您,宋国就平安了。”
宋公御说想,恐怕没那么简单。各国兵马远道而来,哪能说退就退?于是他说:“我听说八国联军已经出动了,诸侯们劳师远行,不会收点礼物就撤吧?”
宁戚说:“齐侯这个人心胸宽容。这一点,想必宋公您也听说了。管仲射他一箭,他却用管仲做了宰相。齐、鲁在柯地会盟,鲁国大将曹沫公然在齐侯面前亮出兵器,齐侯也不计较,还是照样把汶阳还给了鲁国。其仁义、宽容,可见一斑。实际上,在下所谓的送礼,并非全在钱物上,重在心意。”
宋公御说豁然开朗,露出了笑容,他说:“好吧,请宁大夫向齐侯转达宋国的诚意,并从中斡旋,促成此事。御说再此,先表一谢。”说着,便行了一礼。
宁戚走后,宋公御说随后派出使臣,迎着八国联军而去。宋使到了联军营寨,先将礼物送给了周僖王,赔了罪。然后又去见拜见齐桓公,先送礼,再赔罪,最后表示要遵守北杏之盟。如此等等。接下来再挨个送礼,一直送到最小的邾国国君的手里。
周僖王挺高兴,把齐桓公叫来,替宋国说了情。齐桓公的目的已经实现,乐得做个顺水人情,他恭恭敬敬的表示,服从天王的旨意。
时隔一日,齐桓公把宋国的礼物转送给了周僖王和诸侯们。于是皆大欢喜,各自撤兵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