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齐襄公执政期间,他的几个有才能的兄弟担心自己遭殃,都纷纷逃到了国外。这其中有一个叫做公子纠,另一个叫做公子小白。公子纠和他的老师管仲到了鲁国,公子小白和他的老师鲍叔牙到了莒国。
管仲和公子纠虽然远在鲁国,但对于齐国的事情却时时关心,因而他们对于公孙无知上台前后的事情一清二楚。因此,当管至父派来的人找到管仲时,管仲就拒绝了。管仲认为,公孙无知惹了众怒,他的君位能坐几天,尚且难说,这个时候去齐国,无异于自己往火坑里跳。还是静观其变吧。
管仲所料不错。公孙无知的君位真没坐多久。在齐国朝野一片暗流涌动的反对中,齐国大臣雍廪纠集了一帮大臣,合谋杀了公孙无知。在这次政变中,连称和管至父作为公孙无知的同党,也被杀了。
事成之后,大臣们在选谁做新君的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当时提出了两个人选,一个是在鲁国的公子纠,另一个是在莒国的公子小白。大臣们分成两派,各持己见,僵持不下。
雍廪出了个主意,他说:“公子纠和小白两人的能力和人品都差不多,都挺好,就是老臣我也拿不定主意。我看你们也别争了。就让天意来决定吧。”
有人问道:“如何叫天意来决定?”
雍廪说:“鲁国和莒国到齐国临淄的距离差不多,咱们同时通知两位公子,看他们谁先回国。谁先到,谁就做国君。列位以为如何?”
大臣们觉得这个主意公平,都同意了。于是雍廪同时派出两路使臣,分别去通知了公子纠和公子小白。
消息在同一时间送到了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的手上。管仲当即决定,火速出发。而同时,在莒国的公子小白和他的师傅鲍叔牙也做出了相同的决定。
历史以一种奇妙的巧合导演了一场赛跑。管仲和公子纠从鲁国出发,鲍叔牙和公子小白从莒国出发,他们虽然不在同一条跑道上,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临淄。他们虽然都看不到对方,但却都知道对方的存在。因此,他们都怀着同样急迫的心情,拼尽全力的往临淄跑。
这是两个公子之间争夺君位的竞赛,也是一场两个好朋友之间能力和智慧的较量。
这里要插一段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有个成语叫做“管鲍之交”,说的就是两人的交情。古人写过这样的段子:
其一,说的是两个人一起去当兵的事。打仗的时候,管仲老是不往前冲,同伴们嘲笑他胆小。鲍叔牙帮他解围说:“管仲家里有八十老母,他不是怕死,是担心死了之后无人尽孝。要说勇气,他比你们这帮人勇敢多了。”
管仲听了这话,感叹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
其二,说的两人合伙做生意的事。管仲家贫,出不起本钱。鲍叔牙就拿自己的钱给他垫上。可是到了分利润的时候,鲍叔牙却与管仲平分。有人说鲍叔牙脑子进水了。可鲍叔牙说:“管仲家贫穷,他比我需要钱。多给他点,我心里舒服”。“管鲍分金”的典故就是这么来的。
言归正传,再说他们赛跑的事情。
先说公子纠这一路。鲁庄公很重视公子纠的事情,为了扶持公子纠上台,他亲自带兵,以曹沫为将,护送公子纠回国。管仲随行。
车队出发不久,管仲就动起了歪脑筋。他对鲁庄公说:“莒国离齐国比我们近。我们这么走,肯定要落后。请鲁侯分一支兵马给我,让我先去半道上拦他们一下。这样就能争取一些时间。”
鲁庄公觉得这个点子好,于是就拨了二十辆兵车给管仲。叫管仲去拦截公子小白那一路。管仲就带着这些兵车,抄近路就去堵截公子小白了。
他们狂奔了半个多时辰,到即墨。管仲一打听,公子小白和鲍叔牙的车队刚刚过去。管仲打马就追,一口气追出二十余里,远远看见打着莒国的旗帜的车队。管仲率先追了上去。
莒国军队见鲁国人从后面追上来,也停下来,摆开阵势。管仲在相距莒国车队一箭之地的位置停下了。
鲍叔牙见到管仲,驱车向前,怒声喊道:“管仲,你来做什么?”
管仲笑道:“你们去做什么?”
公子小白说:“我们回齐国办丧事。”
管仲说:“齐国的丧事有你那些兄弟办,你就不必去了。”
鲍叔牙瞪着眼睛叫道:“管仲,各有各的事。你走你的路,我们去办我们的丧事。你在这里啰嗦什么?”
一句话噎住了管仲。鲍叔牙回头就吩咐车队赶路。管仲眼看公子小白的车队就要开动,他心里一急,偷偷取了弓,搭上箭,瞄着公子小白就放了一箭。没想到,公子小白十分机灵,弓弦一响,他就看了管仲一眼。说时迟那时快,不等小白反应过来,管仲那一箭已经飞到小白面前,只见小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仰面到在车上。管仲看得真切,他不等莒国的将士做出反应,打马便跑。他手下的鲁国兵车也跟着他一溜烟的跑了起来。
管仲跑了一阵,见莒国兵马没有来追赶,才放慢车马。然后不慌不忙的去追赶鲁国的车队。
两个时辰后,管仲赶上了鲁庄公一行。他向鲁庄公报告了事情经过,并说:“我看的分明,那一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