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
先帝在位之初,闻听民间溺婴现象屡禁不绝,尤其贫苦农家,溺女婴的情况尤为突出。为了杜绝这一陋俗恶习,就在各郡县设了慈幼局,专门拨出官田五百亩,将田亩产出作为慈幼局的日常运作经费。
凡经济贫困、无力抚育子女的人家,或幼而失母、弃于街市的孩童,都可以抱到慈幼局。
没有孩子的人家,也可以到慈幼局里抱养孩子,官府还会补贴领养幼婴者每月一贯钱和三斗米,连续给三年。
后来几十年中,政策不断完善,在供给粮食衣物这些基础福利上又进步了许多。
比如生病了,有施药局免费看病;朝廷出钱雇佣乳母,养在慈幼局里给孩子喂奶;孩子长大还可以入学读书,钱也是朝廷出。养育成人后则随其自便,不会因为吃官家饭长大就受支配和管束,是完全独立的个体。
所以总得来说,慈幼局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去处。
季妧握了握拳,下定了决心。
大宝还在屋后盯着那些晾晒的萝卜干,季妧让他注意点别被大黄狗糟蹋了,他真就蹲那一动不动的“盯”着。
“大宝。”季妧喊他。
脑袋两侧的小耳朵动了动,过了又一会儿,大宝慢吞吞转过身来,一双黑莓豆大眼睛看向她,微微有些疑惑。
他现在对季妧的呼唤不再是不理不睬,偶尔也会作出反应,即便像个小蜗牛一样慢,却已足够让季妧惊喜。
季妧看着又乖又安静的大宝,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或许她就不该给大宝取名字。人都说当你替一样东西命了名,羁绊也就随之产生,这样当有一天面临割舍时,需要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
此刻她心里的窒闷和钝痛感,是不是就意味着不舍?
真是奇怪,初到这个陌生时空,离开了生身父母她都没有过的感觉,竟会在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小孩身上体会到。
不过想想,养个宠物养熟了都会舍不得,何况一个活生生的人呢?
但不舍又有什么办法?
结算掉最后的药钱,再加上这些日子补身体的花费,如今手里还剩区区一两四钱银子,就这还包括她最近抄书赚的钱在内。
也不是说就真的没法再多养一张嘴,银钱的问题是其次。最根本的原因,是季妧觉得现阶段她还无法承担养育一个孩子的责任,她没法对大宝的一生负责。
所以思来想去,还是把大宝送去慈幼局的好。
大宝的行李很好收拾,就两套托谢寡妇新做的冬衣鞋帽,还有胡大成给他做的一把弹弓。
季妧拿出钱袋,留了四钱银子下来,剩下的一两散碎银子,全塞到了其中一件棉衣口袋里。
收拾好东西,锁上门,季妧拉着大宝去村口等了会,坐上了去县里的骡车。
一路上大宝都很安静。
过了居庸镇,又行了小半日,就进入邺阳县成。
说起来这还是季妧第一次进城,入目人潮挤挤,青石板铺就的道路又宽又平,道两旁店铺林立,吆喝声此起彼伏,这种繁华是在居庸镇体会不到的。
但她今日无心欣赏这些,下了车,一路打听,总算到了目的地。
慈幼局位于距府衙两条街的小暗巷里,地点有些背,而且建筑也非常老旧。
牵着大宝的手站在慈幼局门口,看着那扇斑驳掉漆的木门,季妧迟迟没有迈步。
低头去看大宝,大宝的眼神懵懂而又清澈,他还不知道,这就是他将来要长久生活下去的地方。
这一瞬间季妧迟疑了,心里有什么在剧烈拉扯着。
她当初答应养大宝,如今却又把他送走,这样和遗弃有什么分别呢?
不,这不能算遗弃。她在心里一遍遍说服自己。
进了慈幼局,每月都有专门供给的钱粮,还有专人照顾,运气好说不定还能遇到愿意收养他的健全人家,总比跟着她在乡下朝不保夕混日子的强。
再者说,对大宝而言,在哪里都是一样的吧?他的内心是封闭的,所以就算离了自己,也不会伤心和不舍。
有了充足的理由做支撑,季妧再次坚定了想法,几步上前敲响了慈幼局的大门。
像大宝这么大的孩子被送来慈幼局的比较少见,但因为有里正开具的手信,证明大宝的情况确实属于失恃失怙,所以管事的倒也没有为难,很快就办齐了手续。
季妧提出想到后面孩子们起居住的院子去看看,被他以有规定、不方便为由拒绝了,便也只能作罢。
临走,她把大宝牵到跟前,想嘱咐他几句。
大宝手里还紧紧捏着刚刚从街上经过时季妧买给他的一串糖葫芦。
季妧的喉头突然哽住,然后什么都没说,转身快步走了出去。
走到廊下,蓦地回头,就见小孩拖着他的那个大包袱费力的迈过门槛,在她身后亦步亦趋跟着。
管事的揣着手嘿嘿笑“你尽管走,没事,小孩子送来都这样,过两天就好了。”
季妧顿了顿,扯出一个笑来“大宝,回去吧,不要跟着我了,今后你就住在这,有人照顾你,还有很多小伙伴……”
她把能说的说完,深吸了一口气,继续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