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促进生产。
什么寡妇守节那都是屁话。
孟姜承认,许多女人因为受各种礼教摧残,或者受过男人伤害,宁愿一个人孤老终身。
到了后世,甭说寡妇不再嫁,就是小姑娘也不想嫁入,因为她们足够优秀,根本看不上男人。或者说,男人哪里有手机和金钱香呢?
但现在这个社会却不同,更多寡妇其实是被逼无奈守节,年纪轻轻就过着青灯古佛的日子,对很多女人来说是一种折磨。
而孟姜却给了她们再生的机会。
这只是开始,孟姜在北疆说一不二,每个女人也分田地、分家畜,和男人一模一样的待遇,就不信女人立不起来。
哪怕一年两年立不起来,十年二十年看下去,女人总会立起来。她们立起来了,经济自然也就发展上去了。
因为孟姜知道,千百年来,这个国家的女性都吃苦耐劳,给个机会就足够优秀,不敢说一定比男人强,但至少不比男人差。
而且西北女人本就彪悍,见了机会就上,很快就能独当一面。
女人地位起来了,读书识字陆续就跟上来,各种工种里女人越来越多,甚至西北王府和官署里女官也越来越多。
整个北疆轰轰烈烈热热闹闹,成了一个世外桃源一般的存在。
而孟姜战绩斐然,简直就是给内政打了一针强心剂,让朝堂上那一帮子大男人不敢有任何懈怠。
谁要是敢懈怠工作,不出政绩,别人就会拿孟姜的战绩笑话他们这些大男人。
没办法,为了证明自己不必女人差,朝堂这帮老家伙也是很拼命了。
不过也有反对声音,说孟姜这是鼓励牝鸡司晨,一点都不守妇道,让社会倒退。
石予洲冷冷盯着进谏之人:“那你举例到底西北王的哪些做法让社会倒退了?是老百姓过得日子更差了?还是北金又来捣乱了?”
“朕怎么听说,今年北疆税收比往年还多了一倍?难不成户部的官员报错了?”
户部尚书自然是皇上的亲信,抹了一把并不存在的汗水:“禀皇上,在西北王带领下,北疆今年增加了三万人口,增加了六万亩农田和六十万亩的畜田,增加了一倍又二成的赋税,微臣没有看出任何不妥。”
兵部尚书立刻跟上:“往年北金每到五月和年末都会进攻中原一次,或多或少都让我朝遭受损失。而今年北金不仅没有南下,还让西北王端了老巢,缴获物资无数,言明将省下的军资用于中原休养生息。”
户部尚书立刻又道:“我们户部已经将省下的军饷和粮草全部用于遭受天灾地区的恢复,之前也专门上报过,还是内阁审议后皇上您亲批的。”
见皇上的亲信都力挺西北王,那些想给孟姜穿小鞋的官员都立刻闭嘴了。
石予洲对这些人也没怎么追究,只是把人贬到西北,让孟姜亲自调/教去而已。
哪怕是中原一些读书人,谁若是觉得西北王不妥,那就亲自去西北看看再说话。而多数人见到北疆蓬勃发展之势,自然是闭了嘴。
甚至许多书生见识了之后,开始大力吹捧北疆到底有多好,好在那里,简直成了孟姜的追随者。
有些个老腐朽揪着女人三从四德不放,孟姜也不计较亲自让他们知道花儿为什么这么红。
百官们个个比着西北王,一个个太能干了,导致石予洲突然觉得自己闲了好多,因为很多琐碎事情根本不用他出手,下面人就做得很好。
还是那句老话,人闲了不是好事。
石予洲觉得,自己想孟姜想得不可遏制了。
第224章 流放青云路(完结)下一个故事:温柔……
石予洲自认不是黏人的那种家伙, 但他还是忍不住一封封的信写给远方的孟姜。
登基之初,他忍住思念,每十天才写一次信。而且每一封信都斟酌再斟酌, 争取不让思念流露在字里行间, 以免给孟姜带来负担。
只是石予洲写三五封信, 才能收到孟姜一封回信, 而且其言语十分郑重, 有君臣之间情谊却毫无暧昧之感, 让石予洲的小心脏受到了一点点伤害。
还不止如此, 到了后来孟姜自认委婉的提醒皇上, 每一封信都其实劳民伤财,非要事不需如此频繁。
孟姜是真心觉得皇上的信,没人敢不重视,都是八百里加急的速度, 其实都是狗屁倒灶的小事,完全没有必要。
孟姜是站在客观角度分析, 而且自认说得已经足够委婉。
但石予洲却如遭雷击, 十天一封, 已经是他十分克制的结果, 哪里频繁了?
但是看到孟姜希望他当一个旷世明君,石予洲只能一忍再忍, 改为一月一封,只是信的厚度增加而已。
好在后来孟姜搞起了邮政业务,把整个北疆和中原的联系瞬间密切, 而且不仅便利了百姓,还增加了官府的收入,一举两得。
借此业务, 石予洲又恢复了十日一封信的节奏,美其名曰支持西北王的邮政事业。
而现在,国家终于走上正规,且有繁荣昌盛之意,石予洲闲暇许多,却再也无法用一封信就满足。
他想见到孟姜!
石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