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为平民的他们很自由,似乎也在找主线任务与支线任务,若不是经历过两个副本,他们甚至怀疑这里是全息网游。
还有一个幸存者正是那个拯救3000百姓的主线任务,因为楚阳城的百姓现在看来根本不需要他拯救,所以准备收拾包袱跑路了。
他的身份不是农奴,不是官吏,是拥有相对自由的平民。
这个时期的各国还没有完全摆脱东周的佛系管制,各国的平民间可能都有来往,一来一往间,楚阳城的商业繁华热闹起来。
楚阳城的人口比叶陌想象中的多很多。
可能因春秋时期是相对和平的,300多年时间,打了400多场战,不少小地区灭国,可加起来战损却远远小于战国初期一场战斗。
春秋时期的战役是相对讲礼的,他们主要目的是比国力高下,而不是杀人。
打仗要有借口,要发请帖,不斩来使,地点要约,双方车马平衡,类似于现代有生命威胁的国际运动会比试现场。
把礼仪放到战场上,后世人看,自然觉得有趣又可笑的,可现在的叶陌还是能够理解一些在后世看起来莫名其妙的规则。
例如,平民是没有资格参与战斗的,士级别才能战斗,一车对一车,一人对一人,一马对一马,下战帖,不可趁人之危,公平有序。
因对习武之人来讲,平民都很弱,他们上战场只能当炮灰,浪费人口资源,各诸侯国王还需要下层人民种植、养殖、伺候等。
极少会出现对失败者屠杀的现象,获得胜利后,胜方往往是占有败方的物资与人口。
楚国就是从诸侯国中看不见的小国,一个个吞噬成如今强国的,那些小国的国主可能还是现在楚国的一个诸侯或者其他。
当华夏这片土地人口数量到一定规模,当大国一个个崛起,吞噬的野心越来越强,这种春秋时期的礼仪战争终究还是被一场泓水之战打破。
对比春秋时期,战国时期才开始没多久,叶陌已从记忆中的便宜父亲阳城君口中得知,这段时间已打了好多令人心有余悸的战役。
各国统治者们不在遵守周礼,如草芥的百姓太多,他们不在乎人口,死伤几万都不是什么稀有事情,庶民也开始被征入战争的队伍。
甚至招农奴为兵,战时上场当兵,闲时下地为农。
叶陌出了一间店铺,打算上车,一个皮肤黝黑、身材削瘦、有一对机灵黑眼睛的男人,突破朝着车疾步走来。
正是白色空间里那个小团体中唯一的幸存者队友。
两个侍卫把这个男人拦了下来。
他立刻停下脚步,原地行了一个叩拜礼,姿势虽然有点别扭,但礼仪上没有错,“拜见女公子,小民王奇,有事情汇报。”
叶陌示意护卫队放行,“何事?”
叫王奇的幸存者讲话像是有什么在后面赶着一样,他的语速非常快,但本地楚语掌握不熟练,听起来有些磕磕巴巴。
“小民愿向女公子自荐,与楚阳城3000农奴一起参军,誓死保卫楚阳城,护楚阳城一方水土,护万千百姓性命。”
王奇口中的楚阳城的农奴远远不止三千,这个数量泛词其实很精准,是每个幸存者都懂的暗号,后面的词也是对幸存者的延伸提示。
第66章 春秋战国(5) 体恤爱民芈文静(一更……
3000预备役的主线任务是活过60天,支线任务是在楚阳城参军。
特工们一进副本,知道他们只有三种选择,第一,逃离楚阳城;第二,参军;第三,参军后逃离楚阳城。
特工们前两项是打算都尝试的,虽然他们只会楚语,在战乱时期逃跑更危险,至于最后一项有损口碑的——见机行事。
农奴参军放到春秋时期那就是无稽之谈,只有士有权利上战场,但战国时期不一样了,人口多了,各国打战都喜欢人海战术。
此时正值一年之春。
古书有云:“古之帝王,春搜夏苗,秋狝冬狩:四时出郊,以示武于天下。今四海扰攘之时,正当借田猎以讲武。”
每年的春搜、夏苗、秋狝、冬狩,都是士兵们习武狩猎操练的主要日子,这些年,这四个旧俗也成为了招募士兵的日子。
可今年遇见楚国国主死亡,楚阳城城主不在,往年都是他亲自举行春搜召兵仪式,因此,今年本该早开始的春搜至今没有完成。
想要参军,他们现在有两条路可走。
第一,找有兵符的孟胜,可孟胜是阳城君门臣,不会收留身家不清白的农奴,这是叛主。平民王奇被墨门看上机会几乎为0。
第二,找楚阳城身份最尊贵的人——阳城君嫡长女芈文静,不说其他,如果这是排名第一的幸存者李静的话,系统就是在把3000预备役与排名第一的幸存者联在一起。
于是才有王奇自荐。
叶陌接过橄榄枝,环顾了一眼四周热闹的环境,朗声道:“父临行前一直惦记着这楚阳城百姓,今父不在,阳城百姓还记得他的好,记住替他守住这楚阳城。”
王奇:
‘……卧槽,大佬比我能真挚多了!’
“小民谢过女公子,请问女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