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道:“听说祁州的造纸作坊也在用新的滑水方子,眼下需要不少的药材,你可打听过了?能不能与纸坊说一说,接下这笔买卖?”
苏大太太面色一变。
沈氏这才发现了异样:“怎么了?”
苏大太太道:“朝廷将那生意给了献方之人。”
“谁啊?”沈氏追问。
苏大太太道:“就是与怀清曾有过婚约的谢家女。”
苏大太太将谢良辰回到陈家村的事说了。
“一群民众在收药?”沈氏不敢相信,“他们怎么可能做好?”
陈家村的人不但做的很好,而且每日上交的药材都越来越多,如今镇州附近的村子都在帮他们一起采药。
苏大太太讥诮地道:“说到底是朝廷给些颜面。”镇国将军的几个儿子争斗,恰好让陈家村的人捡了便宜。
沈氏松一口气:“我还当来了什么大药商,只要别耽搁苏家的生意就好。”
苏大太太脸上不在意,却琢磨起最近的账目,苏家在镇州收上来的药材明显少了许多,听说有些村子的民众不愿意卖药给他们,她之所以从定州赶过来,就是要查查实情。
都说谢良辰当着李佑大人的面辨认药材,也不知是真是假,谢良辰除了买卖送去纸坊的两味药之外,还有没有别的打算?
苏大太太觉得自己一定是过于担忧,一个十四五岁的丫头,怎么可能威胁到苏家。
陈家村里。
陈老太太和陈子庚都在看桌子上的黑漆弓和小弩。
陈子庚拿起一支羽箭,用手轻轻地捋着箭尾上的羽毛,手指还没碰上去就被陈老太太拦住。
“别动,”陈老太太道,“那可是雕毛,那种大鸟不好抓,一根羽毛卖的极贵,我在集市上见过。”
说完陈老太太咋舌:“这就是你用蛤蟆和老母鸡换来的?”
谢良辰颔首。
陈老太太赞赏:“宋羡将军也太好了,不但给我们送粮食,还帮我们争得了纸坊的生意,现在又让你带回这些。
你这哪里是去还人情,我怎么觉得咱们欠宋将军的越来越多了呐?”
陈子庚没忍住伸手将黑漆弓拿起来,用手指去勾那弓弦,他就小心翼翼不敢用力,居然一下子没能勾动。
陈子庚的眼睛顿时直了,陈二叔的弓他还用过,他能拉得动,这个怎么就不行了。
不等谢良辰回答陈老太太的话,陈子庚就道:“阿姐,你说宋将军打仗用的就是这把弓吗?”
谢良辰摇头:“应该不是,宋将军已经不用这弓了。”她瞧着宋羡用弓轻松的模样,八成会嫌弃这弓太轻。
陈子庚道:“用比这更好的?”
不知道是不是更好,谢良辰道:“肯定比这要更沉。”
陈子庚倒吸了一口凉气,眼睛中更多的是对宋羡的尊崇。
“阿姐,”陈子庚道,“将来我长大了,也想向宋将军那样战场杀敌,戍卫边疆。”
谢良辰一怔,前世阿弟可没有这样的思量,阿弟不管是考科举,还是出海,总之跟武将没有半点的关系。
谢良辰提醒陈子庚:“你不是还想坐大船吗?”
陈子庚目光变得复杂起来,小小的孩子现在开始思量,到底哪个才是将来他想要做的事。
陈子庚没有急于说话,难道就不能又坐大船出海,又做将军杀敌吗?
“将这些东西仔细收起来,”陈老太太嘴里说着,“免得被人惦记上。”
谢良辰先一步拿走了小弩:“外祖母先不要收这个,我还要练练用弩箭。”宋羡给她这个,是让她用来防身的。
几个人正说这话,忽然听到外面有敲门声,紧接着是黑蛋的声音:“辰阿姐,你快出来,有个婆婆问你,这药材咱们收不收哩。”
第五十一章 来人
陈家村出名之后,时不时的就有村民上门卖药材。
“这药材能收吗?”
“能给多少银钱?”
谢良辰常常听到的就是这两句。
给纸坊送的药材多起来,谢良辰手中也有了些银钱,于是与陈咏胜商量好,收一些北方常见的药。
例如柴胡、防风。
村民们也陆续学认了这些药。
村中年纪大的人,不如半大小子认得快,他们手脚麻利,经常在山中跑来跑去,遇到差不多的药材就来询问,这样三番两次下来,就摸了清楚。
就连黑蛋这些小孩子,有陈子庚在旁边指点,他们也学了七七八八。
只要不是赶在采药的时候,外村的人来陈家村卖药,一群人就围上去查看,大家七嘴八舌地一通说,外村的人听得发愣,只觉得陈家村随便抓个人来,都能讲得头头是道。
不过这次村民遇到了难题。
一个五十多岁上下的婆婆背着竹篓进了村,竹篓里的药大多都是他们不识得的。
静谧了半晌,终于陈玉儿道:“这个像草乌,昨天我看辰阿姐在画,与这个很像。”
婆婆听着仰起了脸,一副期盼的模样:“是药材?”
“应该是药,”陈玉儿脸颊微红,恐怕自己认错了,让人失望,“您等一会儿,辰阿姐应该很快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