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的人群又爆发出一阵笑声。
狗娃子破涕而笑。
第61章 上山考察
乡间小路的两旁是成片的农田和农房, 偶尔能看到鸡鸭在路上行走觅食。
这两年李家村的变化很大,村中不再只有李队长家是青砖大瓦房。从桂花婶子家一路过来,宋禾就看到三四座这种房子, 有一座房子的面积甚至比李队长家的更大。
宋宁玉看到侄女回来很开心, 她兴高采烈问:“小禾, 你刚刚说回来要做啥事儿?”
宋禾将自行车稳稳停在队长家门口, 下车道:“我找咱们村种红薯的那些教授, 有事儿向他们了解一下。”
宋宁玉一听宋禾有正经事, 赶紧指着远处河边:“他们跑那儿去了。你来的可巧, 我前几天听说他们这几天就得走,你要有事得赶紧去问。”
“是吗!”
宋禾着急起来,把铁篮上的一斤排骨往姑姑手上塞,然后蹬着自行车一溜烟地跑走。
“哎!”
“啥玩意儿啊?肉啊!给我干啥, 自己拿回去吃!”
宋宁玉跑在她后头直叫唤, 追了好一段路,等看不到宋禾身影时才停下, 脸上满是无可奈何。
“这孩子!”
有坐在自家门口晒头发的大娘看了就笑:“有肉还不吃,那是你侄女孝敬你的,怎么还追着人家还回去?”
宋宁玉笑得眼角鱼尾纹都出来,摇摇头转身回家:“我们老大的人了还要吃什么肉, 小禾家里小孩多,她自个儿挣钱也难,咋好意思拿他们的肉呢。”
边说着话心中边想, 改明儿让强子到山上搜罗一些野蘑菇给小禾送去。
也不晓得咋回事,小禾还真就好着一口, 说啥野蘑菇能比肉还好吃!哎, 反正她是不懂。
还有羊奶, 公社的羊听说不产奶了,但是他们李家村的产啊。
宋宁玉寻思着每天换些羊奶,然后让李八叔帮忙捎给小禾。
羊奶是真补人,前两日她经过公社时去看了大娃三个小孩几眼,长得那叫一个壮实!
宋宁玉快步走回家,把肉放到厨房里,接着抓一大把瓜子,又急忙跑到王桂花家去看热闹。
另一边,宋禾在太阳底下蹬得汗都流下来了,这才到了那群人工作的地方。
河旁边的地被开垦了几亩,地里头种满了地瓜,泥土里插着写着字的小牌子。
这群人两年前便来了,一年在这待三四个月。说是培育些什么,又实验些什么。看这样子,如今是到了收尾的阶段。
人不多,总共只有八个人,平常住在礼堂中。河边也有搭两个木屋,他们白日休息时就坐在木屋中休息。
宋禾是认识他们的,有一回幼儿园开植物课时,她就邀请了郑教授。
此刻她大老远的就看到郑教授坐在地里头,手上拿着一个本子,也不知在写些什么。
“郑教授!”
宋禾远远喊着。
郑教授听到声音回头,戴上眼镜看了片刻:“宋同志!”
宋禾把车停在路边,笑笑道:“郑教授最近咋样,一切都还顺利吧?”
郑教授是个头发发白的老人,身上穿着一件白色短袖,又披了一件薄款格子马甲。
他笑着点点头:“都好都好,后天我们就得回去了。”
说着心中还有些感慨,这李家村就跟桃花源似的,环境氛围好。要是可以,他们还真不想离开。
宋禾脸上也露着微微不舍,叹声气,紧接着又道:“郑教授,我是有事想来问您,您老这会儿有时间吗?”
“有。”郑教授指了指一旁的椅子,示意宋禾坐下,“有什么事?”
宋禾把竹荪的事儿说了,又绞尽脑汁把自己从后世看到的那个方法说出来,好奇问:“您觉得这样可行吗?”
郑教授听了一愣:“你想人工种竹荪?”
宋禾沉思片刻,试探道:“我觉得这也不叫人工种植竹荪,咱们只是把孢子撒到竹林里,其他阶段又没干预。”说个不恰当的比喻,其实跟试管婴儿差不多。
同样环境长出来竹荪,味道肯定跟纯天然的一模一样。
郑教授点点头:“这倒是。不过你这对竹林的要求可高了。竹荪的生长环境很苛刻,除开光照,温度,湿度以及土壤的酸碱度外,你这个土层有没有腐叶,周围有无竹根、竹鞭、竹簧,这些都是关键。”
宋禾认真记下,然后把公社附近那座常出竹荪的竹林环境大概描述一遍。
“这个季节还有野生竹荪找到,说明那座山确实适合竹荪生长。”郑教授干脆接过宋禾的本子和笔,在上面写道:“竹荪首先它不喜光,其次,它菌丝生长的湿度温度以及子实体发育的湿度温度都是不一样的。”
说着,他分别标了四个数值。
“还有啊,竹荪喜酸,菌丝生长时的ph值为5.3~6,而子实体则为4.6~5。我没现场看过,不知道你说的那座山环境究竟如何,不过明儿我倒是可以去帮你看看。能在这种季节长出竹荪,环境估计是差不离的。”
宋禾十分惊喜:“那会不会太麻烦您了?”
郑教授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