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延光的计策其实算不上计策,不过就是利用“没良心”来攻城罢了。
他在书信中所言,可利用“没良心”攻占通往石堡城的小道,再将“没良心”运送而上,王世川分兵接应,如何不能攻下石堡城。
皇帝本就是要人攻打,是谁并不重要,见有人自告奋勇,又是王世川麾下近卫参将,想必是个能干的,当即就下旨命董延光带兵攻打,王世川分兵接应。
其实,董延光一开始并未想让让王世川分兵接应,想着只要他抗命就成,可是同边令诚一番商议,却是让他改了主意。
以他对王世川的了解,让他分兵接应,定然是不可能的事,这便让他不管胜还是败,都有了退路。
若是胜了,说明王世川的能力不过尔尔,换个人照样可以顶替他,而若是败了,便可以推到王世川的身上,一举两得。
李林甫见皇帝答应下来,忙命人拟旨,皇帝在旨意上盖了章,亲眼见着信兵送往鄯州之后,才算定了心。
李林甫想着皇帝在折子上批复的“准”字,想着既然河东、朔方两地节度使已是空了出来,不知陛下可有什么人选。
李林甫的意思,当然是推举安禄山,可又一想,安禄山谋反这事还没个定论,若此时就推举安禄山,陛下定然不准。
思虑片刻,李林甫也便没有开口,皇帝如今满腹心思都在石堡城上,还是再等上几日。
殊不知,李林甫这等上几日
,皇帝那儿便已是有了主意。
按照李林甫想的,皇帝的确不可能在这个节骨眼上再将节度使之位给到安禄山,可是封疆大吏何其重要,也不是随便一个人就可以上的。
皇帝按照这几年的军功,又根据边令诚的奏报,已是有了几个人选。
皇帝面上信任王世川,可实际如何,皇帝清楚,王世川也清楚,不然也不会安排一个边令诚去鄯州。
空出来的两个节度使,皇帝比之从前更是慎重了一些,首先,不能与朝中重臣有关联,其二,不能与太子过从甚密,第三,自然不能与王世川太过交好。
于是,忠王友皇甫惟明与节度使之位失之交臂,王思礼、王难得几人更不在皇帝的考虑之中。
所有的一切,按照王世川所想而进行,最后,当郭子仪和李嗣业的名字出现在圣旨中时,除了李林甫,谁都没有意外。
或许对于李林甫而言,意外的情绪并没有影响他多久,后悔没有同陛下多提一句才真正让他心有不甘,他怎么都没想到,朔方、河东这两地节度使,陛下会如此轻易、快速得下了决定。
自然,皇帝也并不想在此事上多费心思,财帛动人心,权势迷人眼,就算他们此时还念着王世川的提携之情,但一个位子坐久了,总能生出些隔阂来。
再者,边境如今并不安稳,一人卸职,自然需要另一人尽快接任。
★★★
两个消息同时送到了鄯州,其中
一个在王世川的意料之中,可当他看到董延光的名字出现在旨意中时,满眼的不敢置信。
董延光亲自请旨,皇帝也给足了他面子,直接明旨到了鄯州军衙,董延光来接旨之际,对王世川仍旧表现得很是恭敬。
王世川未来得及询问董延光到底是怎么回事,只能看着他跪下领了旨,除了边令诚带着笑,其余人均是一脸莫名,王世川更是全程冷着脸,尤其当他听到圣旨中有言,命自己接应董延光之时,更是不顾内侍尚未读完圣旨,不屑得哼了一声。
降到冰点的气氛让内侍也忍不住有了担忧,他将旨意交给了董延光,又叮嘱了两句之后,忙不迭得脚底抹了油,连赏钱都不敢再拿。
传旨内侍离开,边令诚笑呵呵得上前朝董延光拱了拱手道:“到底是后生可畏,恭喜董将军!”
董延光面色尴尬,转过脑袋朝边令诚使了个眼色,边令诚又笑了两声,扫了王世川一眼,才施施然离开了军衙。
“本使倒是不知,董将军如此好本事!”王世川说不气,那是不可能的,若不是他自己有这个意愿,皇帝又怎么会授权给他?
而他的这个意愿,又是同谁表达的?
非边令诚莫属了!
好一招暗度陈仓,王世川一甩衣袖,说道:“你要打,可以,但要本使分兵接应,恕难从命了!”
院中,王难得几人也是面色奇怪得看向董延光,俱是不知为何会这样。
“董
将军,可是有什么难言之隐?或者,是谁逼迫了你?”王思礼好声好气问道。
董延光摇了摇头,看了王世川一眼,“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
“使君,是属下擅自做主,只是属下想着,到底是陛下的旨意,若是使君接连抗旨,陛下定然会降罪,所以。。。所以属下才出此下策。”
“本使是不是还要多谢你?”王世川哼了一声,心中怒气更盛,“本使说过,陛下倘若责罚,本使一力承担便是,罚不到你们头上!”
“使君,可是使君不为兄弟们想想吗?”董延光膝行几步,大声道:“属下跟随使君,同使君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哪里能摘得这么分明?属下们愿意为使君出生入死,可是不想窝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