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八零年代女首富> 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183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183节(1 / 3)

第175章 麻利儿干起来(捉虫)

李工的速度不慢。

大概是因为250台卡拉OK机给了他底气, 他终于下定决心承包车间,跟周秋萍合作,开发现代餐厅厨房设备。

用他的话说, 就是他相信周经理。跟着周经理, 绝对吃不了亏。

周秋萍只是呵呵,等他说下文。

李工到底技术人员出身, 玩心眼子不是周秋萍这个商人的对手, 空话说了没三句,只好自己默默地切入主题:“就是吧,厂里人跟你不熟,没和你打过交道,不晓得你的能耐。工厂领导是坚决支持我搞承包的,现在全国都支持承包车间, 打破大锅饭, 让改革的春风吹满工厂。”

周秋萍还是继续往下听。

前两年社会上的确流行一种说法叫包治百病。有个叫马胜利的厂长通过在造纸厂搞承包, 盘活了一个厂子,震惊全国。他不仅上中央开会, 好像还被评为了全国十大企业家。

只可惜, 这种承包治头不治脚, 好像没两年就出现了一堆问题。现在马厂长的日子都不好过了。

不过周秋萍不会唱反调。她一不是工厂领导,二不是政府干部,她还能左右政策不成?

领导说好, 那就好呗。

她只关心自己挣钱的事儿。

李工充分肯定的厂领导对于他承包车间这件事的支持态度,然后才说困难。

这领导跟普通工人之间的觉悟还是有差距的。一般工人尤其是技术人员, 完全领会不到承包制的好处, 就怕跟着承包的车间干活, 完了工资都发不出来。

所以李工现在愁啊。他承包车间, 结果承包成光杆司令,那不歇菜了吗?

可怜老李同志十分惆怅:“人家厂子搞这个风风火火的,怎么到了我们这儿就变得这么难了呢?”

周秋萍笑了笑:“这很正常。最早开始搞承包制的工厂都是效益不好的厂,大家也没别的选择,置之死地而后生。现在你们厂效益好,又不是发不出工资,大家当然不愿意冒险。”

李工愁眉苦脸:“那你说这事儿怎么办?”

“简单,多发钱。工资动不了,就多发奖金。”周秋萍笑道,“重金之下,必有勇夫,谁都不会跟钱过不去。”

李工开始叹气:“哪有那么多钱发哦,发多少啊?”

周秋萍笑道:“我不已经订了250台卡拉OK机吗?我先付100万的定金,开工之前,你给大家每人发50块钱奖金,看大家有没有动力干活。”

人工作为了什么?别谈什么为了实现人生理想之类的,说实在的,那太远太悬。简单点,痛快点,干活拿钱。

李工一听光定金就有100万,瞬间眉飞色舞,立刻打包票:“没问题,我今儿就跟他们说。拽的他们哦,正式工找不到,我还怕没临时工吗?厂里一堆临时工干的比正式工还好。”

为什么会有这种怪现象?理论角度上来说,正式工标准难道不应该比临时工更高吗?

这得说到现在国营单位的奇葩招工现象。从70年代末期开始,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产业结构相应进行调整,计划经济的弊端也渐渐显示。工厂的订单少了,自然不需要招新人。知青大规模回城了,这么多大姑娘小伙子往哪儿放?爹妈有单位的,基本都是内部消化。工作就成了工人的财产,国家也出规定鼓励顶岗制度,就是父母提前退休,把工作岗位让出来,给自己的儿女继承。

且不说国家铁饭碗成了私人的家产有多荒谬,就是招进来的工人也成大问题。

在工厂智能化现代化之前,也就是这个时代,产品质量主要依靠工人的技术水平。同样一个零件,8级钳工手里做出来的,跟刚刚顶岗上任的生手,能是一个级别吗?

而因为现在工厂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政策,又决定了临时工就是干的再好,没爹妈给你正式工的名额继承,你永远没机会转正。

这也就导致了经验丰富的临时工干的比正式工再好,也看不到前程的怪状。

说实在的,就单凭这项制度,便足以从内部彻底摧毁一家企业。

周秋萍笑道:“我不管生产,我只负责投入本钱。到时候利润三七开。”

说到钱的事儿,李工又开始忐忑不安,生怕到时候没赚到钱不说,反而折了本钱。

周秋萍鼓励他:“慌啥呀?我这掏钱的人都不怕,你怕什么?好好干,我看好你们。我唯一的要求就是动作快点,这边装修完了东西就得进厂,我可没工夫耽误。”

敲定了设备这个硬件,周秋萍还得管软件。她得为卡拉OK房还有快餐厅和自助餐厅招工作人员啊。

不然到时候水电接好了,装修搞完了,设备也到位了,结果人还没来,那买卖还怎么开张啊。

一个电话打去找张国富。

这回张队长还真的没敢耽误,已经将人员通知到位。他联系的人里有退伍兵还有军嫂。

后者之前他没跟周秋萍提,现在说了就有点忐忑不安,一个劲儿地强调:“我寻思着,这来唱歌的有男的也有女的。这男的服务男的也就算了,女客人,尤其是年轻大姑娘,旁边杵着个小伙子给她服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