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有何难?!笔墨伺候就是。”
隽王顿时自豪感爆棚,精神抖擞地站起身,来到了桌案前:
“写什么?”
“我这里有几句名言,你照着写就是。”
隽王于是挥毫运笔,照着音宛给他的底稿,洋洋洒洒写了起来。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镇下千行泪,非是为思人。”
“知音不易得,抚剑增感慨。”
……
音宛一口气要了隽王六幅字,才浅笑道:
“多谢王爷了。来日备些好吃的,酬谢王爷墨宝。”
音宛笑吟吟地看绿珠收起了那些“墨宝”,福了福,离去了。
她这就走了?也不说点别的什么?
这让隽王有点怅然。
可转念一想,音宛不是说,改日要请他的客谢墨宝吗?
一步一步来呗。
再说,她让写的诗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没准儿,就是暗示她的心声呢。
还有“知音不易得,抚剑增感慨”,这句里,是不是藏着什么她的心意,她不好意思明说罢了?
她暗示自己是她的知音?一定是这样的。
他看音宛给他的底稿,都是音宛亲自书写的。这些诗词,应该是她精心选择的内容,向他示好呢!
她什么时候请我一起用膳呢?
隽王憧憬着二人在一起的美好情形,出神了好久才发现:自己一直在咧着嘴傻笑。
次日中午,隽王一散衙就匆匆回来,在院里转来转去,期待着宜华苑来人说:
“我们主子请您共进午膳。”
等了一中午,院子里空落落、静悄悄的,别说有人了,连一只鸟都没从这里飞过。
可能到晚上,音宛才会来请我吧。
隽王于是又盼着日头西沉,一次次仰头看天,脖子都快看断了。
黄昏时他又早早散衙回去,等待音宛的邀请。
人在等待的时候,时间就会过得格外缓慢,也非常折磨人。
在等待的煎熬中,隽王的心,一点一点冷却下来。
一日复一日,并没有来自宜华苑的一星半点儿消息。
原来,音宛只是跟他说了句客套话啊!
她可能只是单纯地想要自己的字,拿给她的什么亲戚装潢门面的。
又是自己一厢情愿,自作多情了!
隽王心烦意乱,决定不再为这事烦心。
可心里那种想望,就像飘在水上的葫芦,按下去,手一松又重新浮上来。
音宛这些天,到底都在忙什么呢?
隽王决定派人去查一下。
“风悉——”
若说打探消息,没有被风悉更合适的人选了。
“王爷!”
回应他的是穆寒,
“您有什么吩咐?风悉被您罚回家面壁了。”
那晚风悉因为“说错了话”,被隽王赶走,已经有九天了。
“呃……”
隽王这时候才觉得,有个看不懂眉高眼低的人在身边,其实也蛮不错的。
比如去宜华苑打探消息,吩咐给风悉,他一定不假思索,屁颠屁颠就去了。
可如果吩咐穆寒,这小子心思重,他就有点难出口。
穆寒虽然不像风悉那么多逆耳废话,可他那双眼幽深幽深的,似乎自己不穿衣服的样子他都见过似的。
“呃……”
隽王思虑再三,想说的话还是难以出唇,索性换个话题,
“风悉面壁这么久,想必已经知错了。你让他回来吧。”
风悉一回到王府,就感激涕零地跑来谢恩。
隽王亲切地跟他拉起了家常:
“你回去修养了几天,日子不错吧!对了,平章政事府上在城东吧?”
风悉家世显贵,其父亲在朝中任平章政事。
“回王爷的话,卑职家是住在城东。”风悉受宠若惊。
“城东......”
隽王心头一动。
终于可以自然而然地,把话题扯到音宛身上了。
“哦,前些天,何王妃请本王写了几幅字,说是给她亲戚家的字画馆镇馆用。那家字画馆,就在城东。”
“王爷想是记错了。”
风悉陪笑道,
“城东只有两家字画馆,一家名叫‘翰墨轩’,另一家叫‘妙笔斋’,掌柜的都跟何家无亲无故,从无往来。”
风悉的眼珠凝住几秒,又分析道:
“若王爷的字成了镇馆之宝,那这书画馆早就蜚声京城了,门槛都能踩断,卑职怎么可能从未听闻?!飞鸿司难道是吃闲饭的?”
隽王锁起了眉。
风悉的话,无疑是很有道理的。
“这么说——何王妃还没把这些字,给她的亲戚送过去?”
隽王才不在乎那些字呢,他只是要将话题扯到何王妃身上,好水到渠成地打探她的消息。
“会不会她这些日子太忙?可千万别累病了。风悉,你快去宜华苑打探一下。”
“是!”
风悉一回来就得到这么重要的差事,有点得意,趾高气扬地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