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听说,这节赏,是何侧妃拿私房银子给下人发的。”
“那能发多少啊?”
有人嗤之以鼻,说道,
“宜华苑的仆役,洒扫、修花、护院的都带上,少说有千把人,最多每人赏个一二百文,了不起了!”
“可不?!就这还又是锣又是鼓地虚张声势,笑死人了!走,咱们看热闹去!”
不一会儿,宜华苑的庭院中,就挤满了来看热闹的人。
没见到何侧妃的身影。
相反,这段时间被宜华苑视为公敌的绿珠,得意洋洋地站在一个桌案后面。
桌案后端坐着唐嬷嬷,青兰侍立在她左边。
显然,给众人发节赏的主事者,就是她们三人了。
围观的人讥讽地撇撇嘴。
这小打小闹的节赏,自然侧妃也不好意思出面,由两个下人代劳了。
只看这主事者的身份,就知道节赏的出手不会太高。
王府新任总管张嬷嬷,姚玉儿的丫头银屏,也混杂在围观人的中间。她们是来瞧笑话的。
张嬷嬷歪着嘴,一脸不屑,斜着眼睨着。
锦屏则满脸的幸灾乐祸,不怀好意地瞅着唐嬷嬷和绿珠。
唐嬷嬷翻开桌上的记事本,清了清嗓子:
“大家都知道,今年,王府里革了咱们宜华苑的节赏。咱们主子说了,你们辛苦服侍一场,节赏不仅要发,而且——”
整个宜华苑瞬间静得落针可闻,众人连大气都不敢出,唯恐听不真切。
就听唐嬷嬷接着道:
“今年中秋节赏的银两,都由咱们主子自己出。主子说了,节赏不仅要发,还要发的,比任何一年都要多!”
“哇——”
顿时欢呼声如雷鸣般响起,又很快自觉安静下来,等待听进一步的信息。
“接下来,我宣读今年的节赏:”
唐嬷嬷脸上漾着微笑,环顾了一周欢呼雀跃的众人,朗声宣布道:
“今年节赏,宜华苑不分上下尊卑,每人都赏银——十两!”
“哇——”
只“哇”了一半儿,即刻就鸦雀无声!空气凝滞!
人们面面相觑,满眼狐疑,激动兴奋也渐渐回落。
何侧妃这是逗人玩儿的吧?每人十两?不可能的!
一人十两,千人万两,何侧妃这一下子,就把所有陪嫁的本儿都用光?
就算要给姚王妃斗气,也没必要如此破费的!
一定是假的,一定不真!
“另外,赏赐的衣服、中秋果品,一概比往年翻一番!”
唐嬷嬷高声宣布过,然后喝了声:
“抬上来!”
喧嚷的锣鼓声再起,几个家丁抬着披红挂彩的红箱子,排了好几行一字长龙,占了大半个院子。
一个红箱子被抬到案上,打开了。
“哇——”
里面整整齐齐摆放着崭新的银票,清一色的“拾俩”票面。
“周婶——”
“我?哎——”
那个叫周婶的嬷嬷慌忙起身,走上前去,接过一张银票,揉了揉眼睛,仔细看了数遍,“噗通”一声朝房子跪下:
“奴婢,叩谢主子恩典!”
她老头子常年生病,正为银钱的事犯愁呢!谁知主子这个时候,给她下了场及时雨!
是真的要赏“十两”银票啊!
宜华苑仆役个个狂喜落泪,有互相抱作一团哭泣的,有拉了手狂蹦乱跳的,更多的则是跪在地上,狂喊“谢主子恩典——”
这下,千方百计托关系说好话,将自己调出宜华苑的丫鬟婆子,肠子都要悔青了。
王府其他院子的仆役,个个眼热得发红,像院子到处悬挂的红灯笼一般。
张嬷嬷和锦屏又气又恨又嫉妒,添油加醋地向姚玉儿禀报一遍,说:
“王妃,这分明是在跟您唱对台戏呢!您得想个法子,不能让她们这么得意!”
姚玉儿的脸青了又红,怒火冲顶。
可她又能有什么办法?!
人家发节赏,用的是私房钱。
王府里仆役众多,她若压音宛一头,多发节赏,也不现实。
“真不知这贱人,从哪里来的这么多钱!”
姚玉儿咬牙切齿地说。
她若知道这些银钱大都来自她娘家,一定得气得闭过气去。
※※※
中秋节当日,按例皇亲都要到宫里给太后、后妃们见礼问安,中午一起吃个团圆饭。
虽说已到了秋天,天气还是异常炎热。
太后设宴招待亲眷们,菜自然丰盛无比,一盘盘菜腾腾地冒着热气,房间里更显闷热了。
音宛也觉得身上起了微汗。
青兰取出软帕,轻轻替她拭了拭额头,说:
“天太热了,主子用膳也不舒服,不如到隔间换个薄些的衣裙。”
“不必了,挺麻烦的。”
音宛懒得麻烦。
她心里说,在A世纪野外生存训练,五十度的高温下爬山越涧食草叶,什么苦没吃过,还怕这点小热不成。
“哦,奴婢给主子盛些金丝鲍鱼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