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守恒即刻察觉。
他的心里生出一点异样之感,凭着天生的敏锐,方守恒能感觉到小魏王这笑意中透出的一丝几乎不易察觉的戏谑,但他却不知道,初次见面,为什么小魏王的“礼遇”跟“嘲弄”都来的如此突然。
他心中一乱,竟没顾上回答齐王的话。
反而是赵襄敏道:“改日有时间,再同方侍郎久叙。”
晋王陪着两位兄长往外而行,群臣纷纷避让行礼。
眼见将出了宫门,赵兴良才悄悄地问赵襄敏:“三哥,这曹家的事儿,该怎么查?”
他倒也聪明,知道曹家如今还住着个言双凤,所以不敢妄动。
赵襄敏深深呼吸:“怎么查……”
当初上京之前,言双凤曾问起赵襄敏进京升职的事情,还拜托他帮忙相助言如锦。
那时候赵襄敏并没有痛快答应,一来是因为他不愿跟言双凤跟开,自然是想她跟自己上京的;可另一个缘故却是,他的确不想、也不能插手曹家的事情。
因为,在赵襄敏的记忆中,他确实管过曹家的事。
那一次,有了小魏王的干涉,曹家的问题确实得以“彻查”,而且是最一劳永逸、查无可查的那种。
事实证明,那绝不是明智的做法,至少言双凤并未因为此事感激他不说,还因此更恨上了他。
第62章
且说群臣避让三位王爷起驾离宫, 这才重又鱼贯出了宫门。
那被晋王踹中的朝臣,被两个同僚扶着,惶惶然先登车去了。
方守恒走的甚慢, 先前他一直打量着那三人之中、中间最为出挑的那道身影,方侍郎的心底委实琢磨不透,为什么大名鼎鼎的小魏王,竟会主动跟自己攀谈,且说了那些莫测高深不明意味的话。
几个兵部之人走过来,却也都是面露疑惑之色,这几位先前在旁边看的清楚,先前晋王对于方守恒明明大有兴师问罪之意, 这个倒是好说, 晋王原本跟方侍郎并无任何交际,今日如此,不过是因为皇帝叫晋王处置曹家的事罢了。
毕竟思来想去, 方守恒跟晋王之间,也唯有这一点关联:方守恒的原配言双凤在曹家,多半是晋王无辜迁怒。
不过,魏王赵襄敏对于方守恒那样礼遇的情态,却也实在叫众人意外愕然,百思不解。
此时这几位便围着方守恒,笑道:“方大人, 可喜可贺啊。”
方守恒问:“不知是有何喜?”
“魏王殿下向来是个不问凡尘的,却独独对方侍郎如此不同, 自是别人想求而求不到的殊荣。”
又有几位齐声附和。
魏王军功在身, 执掌西北, 方守恒又是兵部侍郎, 得小魏王青眼,谁知以后会如何呢。
方守恒的脸色却淡淡地,他可没有同僚们这样高兴,相反,心头反而沉重了些。
他当然知道小魏王的脾性,赵襄敏从不跟朝臣交际,就算跟几部尚书略有交情,也只是君子之交淡如水,而得小魏王当面称赞这种事,他方守恒的确是头一个。
然而到底凭什么会得魏王殿下的青眼,方守恒自问,他在兵部虽算是兢兢业业,但也只博一个中规中距,不出错而已,没有什么惊世的功绩可被人惦记。
至于“博学多才”,那不过是本朝读书人的本分,满朝文官随便拎一个出来,也当得起这四个字。
可如今他是被魏王殿下拎出来的那个,这让方守恒心中着实忐忑。
再至于“诲人不倦”,他又不是国子监的,实在谈不上,难不成是魏王随意扯来的一句话?
看不透个中缘故,方守恒没有浅薄到因此受宠若惊的地步,他不认为这是什么殊荣,反而觉着事有蹊跷。
一声咳嗽,几位围着的朝臣忙退开。
方守恒回头,却见是兵部于尚书跟工部一位侍郎走上前,那位侍郎拱了拱手,先行去了。方守恒行礼道:“尚书大人。”
于尚书道:“王爷跟你说什么?”
方守恒简略说了一遍,于尚书捋了捋胡须道:“怪道众人议论纷纷,此事果然古怪,王爷从来不跟朝臣有私交,怎会突然赞你。”
方守恒苦笑:“下官也正困惑不解呢。自问跟这位王爷从无任何交际。”
于尚书一摆手,两人缓步向外,于尚书思忖着道:“魏王殿下在龙城,除了送往京内的奏折,另有军报发至兵部,你不是有些经手的?”
方守恒脸色微变,忙转身正色:“大人,跟龙城来往的军报,但凡是下官经手,也不过是按照兵部行事惯例,绝无任何一次逾矩而为。”
于尚书一笑:“我当然相信你的为人,不过,今日王爷这样‘礼贤下士’,我看外人恐怕少不了闲话的。”
方守恒何其聪明,从于尚书第一句的时候他就察觉意味,魏王虽是皇亲,却也是掌兵的“外臣”,而这种手握兵权的皇族,最忌讳跟朝堂上的官员牵扯。
所以不管是从老魏王还是赵襄敏,跟朝中大臣们的关系从来其淡如水。
方守恒悬心吊胆,忙道:“大人容禀,要真的下官跟王爷有个什么……咳,王爷也绝不会公然在皇宫中、当着群臣的面如此相待啊。”话刚说完,方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