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比较克制,毕竟都是街坊,抬头不见低头见。
可是当人饿到一定程度后,还管什么是仁义礼智信,还管什么是礼义廉耻,各种暴乱接连发生。
至暗时刻来临了。
看到包裹就想去抢,即便是明知道不可能有食物,也想要亲眼目睹。
可是渐渐地,人们也反应过来了,粮食都被军队收走,百姓手里谁也没有粮食了。
但若是让他们赤手空拳去抢劫军队,那可做不到。
于是乎,人们开始想办法自救。
首先想到的方法是吃野菜,刨草根。
最开始人们只在村子附近搜刮,可是渐渐地,发现这些已经无法满足全村的肚子,只能开始逃荒。
然而连年的干旱之下,即便是野菜、草根又有多少,又如何能够供给豫省上千万的人口。
没办法,人们又把视线放在沿途的树木身上。
开始的时候人们还只是在食用树叶,可不知道从何时传出,有人发现树皮也能吃,众人开始纷纷啃食树皮。
虽然这确实让部分人成功活了下来,但要说明的是,并非所有的树皮都能够啃食。
有些树皮吃下去后并不容易消化,堆积在胃中容易造成堵塞,许多人就这样被活活饿死。
只是饿极了的人们再也顾不了这么多,见到树木就一拥而上。
逃难到哪就啃到哪,沿途树木都被拔干净了皮。
但是很快,人们便发现即便是树木也不够吃了。
这时候,所谓的“观音土”就登场了。
这是一种白色的黏土,因为其细腻所以吃下去后并不会划破肠胃。
许多人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疯一样的寻找,回到家配上野菜蒸熟,吃下后肚子会感到暖洋洋的温饱感。
但是这种土有个特性,就是遇到水后会凝固。
导致观音土全部堆积在肠胃中拉不出来。
短时间内或许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是吃得多了便会导致腹部坚硬,活活胀死。
然而天灾尚且不致命,最致命的还是人心。
时任豫省省主席的那人,是那位校长的亲信,为了自己的官职,竟然在报国中隐瞒了此次灾情,甚至说此次豫省丰收,还有不少余粮。
哪里还有什么余粮,即便是有也在这门这些官员手中。
到了该年秋末,国府参政郭仲槐去往山城的路上看到遍地灾民,不少人卖儿卖女就为了换一口吃的,泪水长流,在当年10月的国民参政会上义正言辞,为豫省人民请命,全国才得知豫省之灾情严重。
可还没等到所谓的赈灾款拨付下来,豫省人已经饿死300万,那绝对是一个令人心惊胆战的天文数字。
要知道整个豫省才多少人口,而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前线战场上有记录的伤亡也不过300余万,但豫省却一场认为洪水死亡80万,一场大饥荒300万。
唐刀此来北行,为何要沿着豫中绕行,其实亦是有所目的,他要见一个很重要的人,希望他能为未来苦难深重的豫省做些力所能及之事,就算还是被历史的车辙碾碎,唐刀也必须得试一试。
来到这个小镇,四行团没法做更多,只能收购一波物资,把当地村民手里四个月后带不走的粮食换成方便携带的大洋。
小镇周遭的农民们当然开心,粮食有多的,换成现大洋存在手里心里也不慌,更何况比郑州城内的市价还要高一成。
不知多少的白面和四行团需要的物资向小镇汇集,光是白面,军需处就收购了五万斤,加上鸡鸭鱼肉这些,四行团支付出去近万大洋。
不光是小镇周遭的农民们受益,小镇上的居民们也收到通知,四行团需要民房300间用于居住,以及求购棉布鞋16000双,每双鞋的单价为0.25大洋。
租房虽然时间短,就四日,但一间房也给出了一块大洋的租金,单双棉布鞋的价格更是超出了日常棉布鞋价格的一倍,而且订单庞大,光凭小镇上的妇女难以办到。
镇长很明智的将消息向外扩散,希望4日内帮土豪军队凑够如此庞大的棉鞋订单。
至于房子,小镇居民却是完全能自主消化掉的。
小镇是不算大,也就不到2000人,300多户人家基本可以一家出一间房,算是四行团在小镇上停留四天,给每户人家发一块大洋过年,这可是大好事。
而且,四行团军需处是带着现大洋来的,乡民们送来的物资,都是当场现金结算。面对这种土豪级别的军队,镇长和小镇居民那还不举双手双脚欢迎?
为方便四行团驻扎,小镇镇长还特地建议,整家整户的暂搬出去到其他家借住几日,房子就全部留给四行团用,租金则是租户和借住的人家平分。
这自然是四行团求之不得的事。
房子和棉鞋,实在是四行团目前最需要的。
四行团行军,最费的是什么,就是鞋子,尤其是四行团内有大量的川军,那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