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子安手里拿着一封信,翻过来倒过去地看了几遍,那是三儿子和四儿子一起写回来的信。
“走了这么长时间,终于知道给家里写封信了!那信里都写了啥?”
“也没说什么,就说都挺好的,让我们不要惦念他们,就这些。”
“写了好几页就说了这几句?你是不是以前学的那几个字都忘光了?现在也念不下来了?”
“怎么就学了几个字?我跟着爹学好几年呢!不像你,一个大字都不认识。”
“把信给我,我让老丫头帮我念一下,就知道都写了什么了!”
“爹,娘,我回来了!”桑和美大喊着从外面跑了进来。
“你看,说曹操,曹操就到了!快来,你三哥和四哥来信了,你赶紧给娘念一下。”
“娘,现在知道着急了?头两年让你去扫盲班,你还不愿意去。要是一直坚持学到现在,你早就能自己念信了!”
“哎呀!我不是记不住,老背不下来嘛!再说了,有时间还忙着挣钱养家,哪有那么多时间去识字班啊?”
“爹,我娘就是记不住,我都看了,一句:吃糠咽菜难,饿得眼发蓝。翻来覆去念多少遍都记不住。”
桑子安和媳妇儿都被小女儿桑和美逗笑了。
“爹,我三哥他们信上都说什么了?”
“也没什么事,就是说那里的生活条件很艰苦,很想家什么的。还说他们那里和你姑姑家是相邻的两个村子。有一次,他们哥俩抽空去了那个村子,一打听,都说地主一家早就不知道去哪儿了。你哥他们俩也没敢说什么,就赶紧离开了那个村子。”
“哎呀!我说这几年妹妹她们都没有消息,不回娘家了。原来也是摊上事儿了!”
桑子安叹了口气,把信递给了桑和美,说:“你拿去仔细地看看吧!看完给你三哥,四哥回一封信过去。让他们注意身体,有空就回家看看!”
“奥,我知道了!”桑和美拿着信回自己的房间了。
“哎,这就走了,你不再给娘念一下了?”
“还念啥?我不是都跟你说了吗?就是我说的那个样子!”桑子安看着媳妇儿说。
桑子安不想让她担心,只是简单地说了一下儿子那边的情况。
桑和睦和桑和才被分到了一个青年点。很快,他们就投入了当地的劳动生活中。
每天,大家一起去地里干活,过的完全是和以前不一样的生活。
白天,所有的人都在一起,没觉得怎样。到了晚上,哥俩躺在被窝里就开始谈论在家里时的事情。
他们渐渐地有些想家了。当年满腔热血,一心想要扎根在农村的少年,开始有些动摇了。
他们提起笔,第一次给家里面写了信,本来不想告诉爹娘这里的艰苦生活,只想说说这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不想让他们在家里担心。
没想到,提起笔来,在字里行间就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都写在了信上。
桑子安看完了信,读出了儿子们在那里所受的苦,可是也没有什么办法。
更让他感到忧虑的是妹妹一家不知道去了哪里,想到老瘟壶的遭遇,很怕妹妹她们也会像他一样,不知躲在哪儿,整天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
现在能让他感到有些安慰的,就是大儿子成了家,算是稳定下来了。
可是,桑子安还是觉得有点遗憾,就是大儿子桑和平带回来的是两个女儿,还没有儿子,没有让他抱上孙子。
每天闲着没事,他就坐在葡萄架下,听着弟弟那个院子里面,孩子们叽叽喳喳地玩耍,很热闹!
他不用再担心弟弟家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也不用在这院的白杨树下,随时准备接应弟弟和老瘟壶的到来了。却越发地受不了老瘟壶在那院里指手划脚的声音。
想到一个落魄的土包财主,正在享受着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桑和平的心里就有些不舒服。
可是,不舒服也只能眼看着,没有什么办法。那毕竟是弟弟家的事情,他也是干涉不了的。
一晃,桑子安的三儿子和四儿子都走了快三年了。
胡同里不断有返城的知青回家,他也盼望着有一天,自己的儿子也能回来。
随着返城知青的不断增多,为了给他们提供一个工作的机会,好多父母就在岗位上提前退下来,可以让子女顶替进厂上班。
桑子安和媳妇儿商量着,把老三和老四也叫回来,让他们进国营饭店工作。
就在他们商量着要怎样才能把两个儿子一起弄回来的时候,桑和睦和桑和才突然自己回来了。
而且,桑和睦竟然还带回来一个漂亮的女孩儿。
桑子安和媳妇儿高兴之余,把桑和才叫到一边了解情况。
“老四,你三哥这是什么情况?”
“爹,这你还看不出来,我三哥把媳妇儿给你们带回来了!”
“你给娘说说,那姑娘是哪儿的人啊?”
“娘,就是我们下乡的那个村子的。”
“那就这样把人家姑娘带回来,她爹娘能愿意啊?”
“爹,不带回来不行了!都这样了。”桑和才说完用手在肚子上比了一下,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