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不敢逾越季东青设置的红线,不能够过分美化商品,你原本什么样就给我拍上来什么样,他么的孙悦你给我拍出了关晓彤那种图片自己拿回家,一经发现直接下架商品。
这个平台既然能够给大家创造利润,那为什么不让季东青把这个平台好好的做下去?这次季东青和这些老板采用一折优惠,是启元集团拿出了大量的资金进行了补贴的结果。。。
目的是高福利养废物,没想到季东青给自己养出了一个产业。
这些老板不知道这点,在对方这帮人看来季东青至少经过了两年的时间准备,不然谁能够想到终端到电子商务的拓展了。
季东青也不扭捏,让中航那边和这些老板进行接洽,资金照收产业照做,自己和吉尔进行下一步。
继续增加员工福利,只要在季东青企业周围有的那些华人超市,餐馆,洗浴,捏脚,通通的季东青都给上了线上优惠券。
这些优惠券无一例外都在线上商店里定期给优秀员工发放,而且这些商店之间的优惠券相互之间在平台上是能够抵值消费的,这玩意不同于米面油很难携带。
回家路远的职工直接把手里的米面油和住在达卡附近的职工兑换成自己需要的券或者购物卡,在距离家里特别近的店铺进行消费或者购物。
这不光让那些店铺的老板笑的合不拢嘴,也让季东青的企业变得更加炙手可热。
以往没有达成的互信在季东青的这个平台上面达成了,直接的促进了这些商店的生意,于是乎这些老板开始不遗余力的对季东青的启元集团进行吹嘭。
只要是有自己买卖的地方,必须给启元集团做个广告,帮助对方就是帮助自己。
众人一起小心呵护一家企业,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启元集团的光芒再也掩盖不住了,就连孟加拉和周边国家的荒野乡村都知道了启元集团的存在。
往往启元集团下属某个企业招聘十个人,工厂外面就有三四百人在那里排队,相应的中航那边招人的标准也水涨船高,原本招工是能够出力就可以,现在都需要一定学历的。
即便是这样,仍旧抵挡不住这帮人的求职热情,对高福利的追逐。
至于企业传统分发的米面油这些东西,橡胶联盟内部的一个老板在孟加拉南部的一个邦与当地最大的农场主签订了稻田租赁合同。
代价就是对方库存的大米要收走,有中国市场的依托,华人老板是大米有多少要多少,本来这些大米要运回中国,季东青一个电话,对方大米上了线上商店。
瞬间需要几个月才能吃掉的库存在季东青本公司应用和线上销售的加持下,几天功夫就售罄了。
折算一下运费和管理费,启元集团这次的采购价格比中航原本从市场上米商那里采购价格低了三成,而且对方还赚钱了。
作为投桃报李,这个精明的老板从季东青这里采购了三千套农机具,全部投入到新承包的土地上面去,伴着这些农具下地,周边各个邦的农场主都注意到了对方先进的生产模式。
纷纷从对方的渠道采购季东青的便宜农具,条件就是这些农场主的大米全部卖给这个中国商人,价格不能低于原本那家出售的价格。
直接结果就是这个米商稻米还没成熟,用于储存稻米的仓库就满了,线上预定大米的客户根本没用等到对方稻米成熟就拿到了上一季的新米。
米商几个月就把农机具的投入全部回本,不光如此还获取了丰厚的利润。
企业家的精明让这位老板并未敢于占季东青农机具的便宜,自己拿钱补了差价帮助给自己供货的农民购买农机具,只要季东青的大米采购渠道从自己这里走即可。
事实证明这位聪明的华人米商是赌对了,季东青线上商店里面大米的第一位置就是对方,无论超市的米多便宜,对方都是第一份收到推荐的。
直接的结果就是对方的当季稻米还没来得及剥皮,就已经售卖出去了,其余副产品也被来这位老板商店里买米的客户订购一空。
稻米饼,米糠,米粉……就连稻草都被身边的农民买去了喂牛,可见一斑。
当然季东青对于联盟内部的供应商要求也很严格,给自己企业供货什么样就必须卖给客户什么样。
我们的每一个工人都是产品质量检验员,只要我们发现了你的产品出现了问题,对不起,不光产品在线上商店下架,从此也不会再次采购你一件一东西,一粒米!
线上渠道配合线下商店的模式本来就能够对实体店进行最严格的监督,再加上季东青在每一家店的醒目位置张贴的店柜,中文版,英文版,孟加拉语版本并排挂在那里。
有人违反,顾客可以直接举报,不由得这些老板不用心经营自己的店铺。
但是为了能够监督这些实体店,中航还是雇佣了一大帮巡检员,定期不定时间对每一家工厂和每一个店铺进行巡查,发现问题直接纠正。
渐渐的整个渠道正规起来,整个电子商务走上正轨。
除了华人圈,季东青在周边国家那边开拓的新供应商,每一个线下授权初期价格定得是十万,后期因为影响力扩大,价格被中航涨到三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