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刘邦曾大封皇室诸侯王于各地,景帝时酿成了七国之乱,刘彻即位后,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以推恩令进一步削弱诸侯王。
并在公元前122年,平息了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的未遂叛乱,巩固了中央对诸侯王的控制。
至公元前112年,因列侯不肯出兵帮忙攻打南越,刘彻便以献给朝廷的酎金成色不足为由,褫夺了106名列侯的爵位,以敲打消极应付朝廷的诸侯势力。
也是在这之后,刘彻开始频繁巡行各个郡国,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军事方面,经过汉初刘邦、吕雉、刘恒、刘启几代统治者的休养生息后,大汉的国力在刘彻即位后已经相当厚实。
于是,刘彻即位后,一改汉初的战略防御政策,积极进取,征伐四方,意图使四夷臣服,大汉独尊。
首先在南方,刘彻两次出兵闽越,尽皆不战而胜,这无疑让刘彻非常有成就感,坚定了征伐四方的意志。
他派严助向反对出兵的淮南王刘安传达自己的意思,强调:汉为天下宗,操杀生之柄,以制海内之命,危者望安,乱者卬治!
总结一句话:大汉是万国宗主,有征伐四方的权力,不服就打!
南边儿打了两次,都是不战而胜,然后刘彻觉得挺没意思,便将视线移向北边,那里,盘踞着—匈奴。
前文说过,他派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打算和迁徙到西域的大月氏结成军事同盟,嗯,大月氏和匈奴有仇,还是世仇。
但很可惜,张骞第一次去西域并不顺利,人在路上就让匈奴扣押了,千辛万苦才逃出来。
逃出来后,张骞没回长安,继续前往西域,这次顺利到了大月氏,但大月氏不愿意和大汉结盟,于是这个计划宣告失败。
公元前135年,匈奴再次派人到大汉要求和亲,朝中议论不休,百官分为以大行令王恢为首的主战派和以御史大夫韩安国为首的主和派,经过一番争论,最终决定再对匈奴韬光养晦一
。段时间。
一直到公元前133年,王恢向刘彻提出了马邑之谋,试图利诱匈奴军臣单于入境,在马邑谷中设伏诛杀,这个计划正式拉开了大汉对匈奴的战争反攻。ωωw.cascoo.net
但比较可惜的是,这个计划因为执行力不够,没成,王恢因此下狱自杀,然后匈奴断绝了跟汉朝的和亲,频繁入侵汉朝边境。
在这种情况下,主父偃、严安等大臣向刘彻提议恢复与匈奴和亲,以换取边境的安定。
但这次刘彻没有忍让,毕竟一忍再忍,已是忍无可忍,刘彻果断提拔了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本来吧,一开始刘彻是抱着试试手的想法,想看看汉军到底能不能打,结果……哦豁!卫青奇袭龙城,给了他一个莫大的惊喜。
之后更是连战连胜,尤其是霍去病与卫青联合作战后,一者主攻,一者直捣匈奴老巢,打得匈奴嗷嗷乱窜。
这就给了刘彻一种强烈的错觉,原来,匈奴这么弱的吗?我是不是打晚了?
嬴政:合着后面吃亏的根源在这儿?
嬴政无语,果然,人与人之间是不一样的。
卫霍两人,大破匈奴,收复河套,筑朔方城,开拓河西走廊,迫使匈奴浑邪王部四万余人降汉,使大汉在对匈作战中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由此,刘彻陆续设置了酒泉、张掖、武威、敦煌四郡,隔绝了西羌与匈奴的联系,控制了前往西域的道路。
至公元前119年,卫霍发动了漠北大决战,大破匈奴,打得匈奴远遁,漠南再无王庭。
但是,大汉也因此付出了巨大的损失,文景两朝攒下的家底差不多嚯嚯光了,之后,霍去病英年早逝,对匈奴的攻势算是告一段落了。
按说到这也差不多了,匈奴都被打成半残了,接下来安心发展国内多好!但刘彻不干,继续剑指四方。
公元前113年,刘彻派安国少季、终军(君不见,汉终军,说的好像就是他)出使南越,说服南越王赵兴内附。
但南越丞相吕嘉不愿意归
。附大汉,于翌年杀了南越王赵兴,安国少季、终军也在同一时间被杀。
使臣被杀,这无疑是在扇刘彻的耳光,他出奇的愤怒,立刻派路博德、杨仆发兵攻灭南越,设南海等九郡,将后世的两广、海南、越南中北部地区纳入版图。
之后数年,刘彻又出兵陆续平定西羌、卫氏朝鲜、东越、西南夷等政权、民族,将后世的青海东部、朝鲜半岛北部、云贵高原等地并入版图。
(好吧,原来云贵高原汉朝就在了啊!(捂脸!))
公元前113年6月,汾阴出土宝鼎,被认为是祥瑞之兆,于是刘彻令大臣讨论封禅事宜,并在三年后完成封禅泰山的盛典。
你以为封禅泰山后刘彻就停止征战了?不,他还要继续,甚至于将兵锋指向了更遥远的西域大宛。
即李广利西征大宛之役,历经数年苦战,终斩大宛王,屯田于轮台、渠犁,初步控制西域。
彼时,匈奴在西域仍有较大的影响力,于是西域那些小国只能憋屈的选择两边儿的话都听。
再然